请输入关键词...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下设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海洋文化与文学等学科方向;拥有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外关系史)、历史地理学等学科方向。拥有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即: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文物硕士(原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另有面向留学生的中国学硕士专业等。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有儿童文学、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性别文学研究三个学术领域。儿童文学研究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有很大影响,方向负责人获得国际儿童文学学术最高奖国际格林奖,获得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此为全国儿童文学领域第一个国家级重大项目。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方向的鲁迅研究、王蒙研究、钱锺书研究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有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获得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金项目。性别文学研究方向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在该领域有一定影响力。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在古典诗歌与歌诗、传记与小说、制度与文学、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女性文学等研究领域特色显著,优势明显。方向负责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乐府歌诗研究成就突出,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传记研究在全国居于前列,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制度与文学、女性文学研究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拥有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及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传记与小说2个重点研究团队、“儒家文化与文学研究”“古代图像与文学研究”2个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青年项目等高层项目10余项,获教育部优秀成果青年成果奖1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

文艺学

文艺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文艺伦理学、科学美学和媒介叙事学研究。文艺伦理学研究领域重点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研究、人工智能文艺伦理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方面处于学界前沿,人工智能文艺伦理研究形成一定影响。科学美学研究领域主要神经美学研究、进化论美学研究、环境美学研究、生态美学研究、人工智能美学研究,以及科学美学的理论谱系和建构路径研究,在神经美学、环境美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一些代表性成果。媒介叙事学研究领域重点开展视听文本叙事研究、互动文本叙事研究,在海洋视听文本叙事研究方面形成一定特色。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中西文学比较研究、东方文学与文化研究以及西方文学与文论研究。在威廉·福克纳与中国文学关系、欧美日本学以及西班牙黄金世纪海洋文学三个方向特色显著,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等高层次课题1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6项,出版高水平学术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C刊论文4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及摘录。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多项学术奖励。该学科与国外合作交流优势突出,教师均有国外大学访学经历,曾赴英国、美国、日本及西班牙等大学做访问学者。

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言文字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出土文献研究、广义文字学研究以及方言及语法研究等。 特色与优势包括:一、广义文字学研究。本研究方向经过多年积淀,保持有优良的研究传统,尤其是在国外文字学名著的译介以及比较文字学的研究方面,在国内外有比较大的影响力,是特色和优势所在。二、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近些年来,本研究方向强化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出土文献以及方言语法研究,综合力量不断提升。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海洋文化与文学

海洋文化与文学是本学位点特色方向,研究领域涵盖中国海洋文明史、海域文化交流、海港城市文化、岛屿文化、海洋文献、海洋文化遗产、中外海洋文学等。拥有高水平学术平台,其中海洋文化研究所是全国高校中最早设立的专门从事海洋人文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学术机构,日本研究中心入选中国智库索引,是国内日本及东亚海洋岛屿问题研究的重要智库,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是文旅部命名的重要智库。国际合作交流优势明显,与国外2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合作关系,参与创建多个东亚海洋文化与岛屿研究联席机制和论坛。中国海洋文明史与当代发展、中外海洋关系与海洋共同体研究在中国文史研究领域独树一帜。


中国史

中国海洋大学于2003年获批设置历史地理学硕士点,于2004年开始招生,2010年获批设置为历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调整为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开始按中国史一级学科招生至今。本学位点依托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设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一)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中国史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现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历史地理学4个二级学科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中国古代史。重点及特色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史重要、前沿问题;中国海洋文明史研究、海洋经济与社会史研究、海洋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等。

2.中国近现代史。重点及特色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重要、前沿问题;滨海城市与近现代区域社会转型、沿海区域社会研究、文化景观与遗产保护、口岸城市与中西方文化融合等。

3.专门史。重点及特色研究领域为中外文化交流史及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外海洋交通史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东亚海域与岛屿历史研究、中国海疆与海洋权益研究等。

4.历史地理学。重点及特色研究领域为海洋资源与环境变化研究、岛屿历史文化变迁研究、历史海洋生物地理、历史政治地理、历史城市地理及古都研究、历史地图与古地图研究等。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以造就热爱祖国、品德高尚、崇尚学术、勇于创新的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历史学人才为目标,以高水平学术研究为引领,培养具有良好的史学素养与海洋史观,能够独立从事史学研究和相关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三年的系统学习与训练,毕业生应能够适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中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也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涉海机构等相关部门从事文史宣传、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新闻出版等工作。

(三)学位标准

研究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培养环节,成绩合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达到本学科的学位授予基本要求,可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申请硕士学位。

(四)特色和优势

1.拥有高水平学术平台依托

本学位授权点依托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成立于1997年,是全国高校中最早设立的专门从事海洋人文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学术机构,是国家“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的重要组成机构。依托本学科师资为主体创建的“中国海洋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入选CTTI(中国智库索引),是国内日本及东亚海洋岛屿问题研究的重要智库。本学科师资还是文旅部“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的主体力量。本学位点建设依托这些高层次平台,确保研究生培养的高水平、高质量。

2.拥有高水平学科团队支撑

本学科团队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相关师资和学校海洋文化重点研究团队成员构成,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由著名学者领军,整体力量较强,特色优势明显,国内外影响较大。本学位授权点目前有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共14人,全部拥有国内外名校学历。全职专任研究生导师13人。另有跨学科教授、海内外兼职教授、特邀研究员多人。

3.具有突出的海洋历史文化特色

本学位授权点体现了学校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整体海洋特色,面向建设“海洋强国”、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历史地理学4个学科方向均突出中国海洋文化内涵研究的史学特色,重视中国海洋文明历史与当代发展、中外海洋关系与海洋共同体研究,在全国史学领域中国史一级学科的队伍中独树一帜。

4.具有突出的国际化办学特色

本学位授权点的导师有多人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外大学留学、任教一年以上。师资队伍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深厚的学术资源,与韩、日、美、澳、德等国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2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参与创建多个东亚海洋文化与岛屿研究联席机制和论坛。

下设中国学留学生硕士专业,详见:

http://eweb.ouc.edu.cn/lajc/wnglishwaughtwwww/list.htm


新闻与传播

中国海洋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新闻传播学系于2007年与管理学等学科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13 年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招收“传媒文化”专业硕士。于2017年获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2019 年开始招生。

(一)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1)新闻传播实务。重点及特色研究领域为新闻实务研究、非虚构写作、视听传播研究等。

2)海洋传播。重点及特色研究领域为海洋国际传播、海洋认知传播及海洋生态传播等。

3)健康传播。重点及特色研究领域为老年人群的健康信息传播,老龄化语境下的健康服务与健康管理等。

4)新媒体研究。重点及特色研究领域为新媒体产业、新媒体用户、网络舆情。媒介知识产权,数字出版等。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新型传播生态及社会发展需要,熟悉国际传播规则,政治方向坚定、知识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新闻专业精神,熟悉掌握新闻传播专业技能,能够胜任专业新闻机构新闻采写、内容制作、产品营销策划等工作,满足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与信息传播相关岗位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目标如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和方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人文修养及沟通能力;具有全媒体新闻传播知识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

(三)学位标准

研究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培养环节,成绩合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达到本学科的学位授予基本要求,可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申请硕士学位。

(四)特色和优势

1.拥有融合型教学科研团队

我校新闻与传播学位点目前有一支由学校专任教师、学界兼职教授和业界导师组成的学缘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年龄层次合理的46人融合教师团队。

2.具有突出的海洋传播学科特色

依托我校高水平的海洋学科综合优势,立足青岛作为半岛蓝色经济区龙头城市和创意之城的区域优势,围绕“海洋强国”战略和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伟大事业,开展海洋传播、涉海舆情、海洋灾害信息预警等方面的研究,实现新闻传播学科与海洋学科的交叉融合。

3.具有产教研相结合的学科特色

注重与业界联合开展实践项目,与主流媒体共同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开展网络舆情等研究项目。建立了一支由著名记者组成的业界导师队伍,实施学生培养“双导师制”。同时,教师积极参与“双千计划”等实践项目,实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产能的深度融合。


国际中文教育

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授权点所在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9年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一)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1.语言本体与教学研究

本学位授权点在语言本体研究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应用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汉语词汇学领域、汉字研究领域成果丰硕,成为学科建设的有力支撑。

2.汉字文化圈历史与当代教学研究

在明清时期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的汉语教学、教材及其对当代汉语教学影响方面的研究,在学界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3.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本学位授权点的文化研究团队在中外文化研究、跨文化交际等领域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特别是性别与文化研究中不同国家、地区、文化在性别方面存在的研究及中国传统文化内在机制-性别文化研究等方面成果显著。

4.国别化汉语教学研究

汉语教学的国别化研究集中在韩国、俄语区国家。其中针对韩国人的汉字和语音问题上的难点进行的针对性研究在韩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俄语区汉语成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及其接受、汉英俄语言文化比较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

(二)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和特色

本专业学位培养思想品德优良,热爱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国际中文教育素养和熟练工作技能、较强的中华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对外汉语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复合型专门人才。结合本校国际交流与学科发展的实际,本专业学位点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俄语区汉语教学和中小学汉语教学为特色。

(三)学位标准

1.学分要求:本专业学位要求所修总学分≥ 39学分,其中课程学分≥ 32学分,实践模块和培养环节≥ 7学分。

2.实践要求:本专业学位重视实践训练,主要包括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教学实践、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等方面,具体分为课堂教学实践与其它教育实践两种类型,分见习和实习两个阶段实施。

3.学位论文:学位论文选题紧密结合国际中文教育实践,有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注重应用性,可以采用专题研究、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形式,论文(报告)字数不少于3万字。由本学科教师与国际汉语教学第一线(尤其是中小学)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教师共同进行论文指导。

4.考核标准:应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和规范性要求。学位论文答辩时间和程序按学校统一要求执行。论文正文字数原则上在3万字以上。

5.考核时间:第6学期。开题审核和论文答辩时间间隔不少于1年。

6.考核方式:公开报告。

7.考核程序:论文评阅结果达到要求后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由答辩考核小组组织论文答辩,经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审议,答辩结果分为通过、不通过。学位论文未获通过,经答辩委员会投票获得半数以上可以一年内修改后重新答辩。

8.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国际中文教育实践,有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论文字数应不少于3万字。对学位论文的评阅与审核正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学位论文答辩时间和程序按学校要求执行。

(四)特色和优势

1.注重学理和专业技能的结合研究

指导研究生掌握汉语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和锻炼研究生发现汉语问题、进行汉语分析的能力。学位论文选题越来越多地遵循了“教学-本体-教学”的模式,这种研究模式在特定词汇类别教学研究、具体语法点教学研究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2.紧密结合国际汉语教育实践,研发并使用多种案例库

实行全课程案例教学覆盖,目前已经建成和在建的教学研究案例库4个,包括《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汉语词汇教学案例库》《跨文化交际案例库》《海外中小学汉语教学案例库》,有力地支持了师生的教学研究。多门课程成功入选省级优质课程建设;本学位点编写的案例《科学规范命题,塑造中国形象》入选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成立35周年典型工作案例集》。

3.依托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

适应国际汉语教育低龄化的趋势,结合我校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及其学科在国内的引领地位和研究成果,将国内首创的“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十八法”应用于国际低龄儿童汉语教学,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操作性很强的方法论指导,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国别化汉语教学研究如对俄语区汉语教学研究、对韩汉语教学研究等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多项成果在高水平期刊发表。


文物

1. 办学定位

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坚持职业导向原则,依托海洋学科综合优势,凸显海洋特色。

2. 专业学位方向与特色

本学位点有三个专业方向:

1)海洋文化遗产

以海洋文化遗产和海洋民俗为特色。主要研究海洋文化遗产、港口城市文化遗存、古航线、水下遗产保护等。本方向有海洋文化领域资深学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等师资,曾出版国内首部海洋文化遗产专著,主持多项关于“海洋文化遗产”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多次获奖,教学成果曾获山东省高校一等奖。

2)文物研究与交流

以海洋考古、海上丝绸之路、沉船、出水文物和文献研究为主要特色。本方向拥有文博展陈工作室,并与各级文物局、青岛市考古所、青岛市博物馆、国家水下考古中心以及日本、韩国等文博单位学术交流密切,曾经多次合作进行了大量田野发掘和调查工作。

3)博物馆与创意

以博物馆文创研究和实践为主要特色,兼及博物馆策展、博物馆授权等内容。本方向拥有创意设计的专业教师,以及海创空间、三维设计、影像制作等实验室和3D打印机、激光雕刻机、各类影像工具等专业设备,多年来积累了大量创意经验和成果。

3. 师资力量

本专业拥有专任教师16人。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3人。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海洋文化理论体系研究”、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重点项目“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以及多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海洋局委托系列课题、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包括教育部社科发展报告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等。本专业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13人具有一年以上海外/境外留学或研究经历。教师都有田野调查或考古发掘等经历。

本专业非常重视与业界的联系,实行双导师制,聘请青岛市博物馆、云冈研究院、山东省博物馆、海交史博物馆、国家航海博物馆等单位10余位资深业界专家共同指导培养研究生,并邀请文博技术专家参与课堂教学和技术指导。人才培养上在夯实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实践,课程内容突出实用性,以满足行业需要和职业要求。

4. 实践教学

本学位点重视田野调查和实践教学,先后与各级文博单位建立了10余处实践实习基地。以本专业师生为主,先后主持了“青岛盐业博物馆策划方案”、 “日本石川县黑岛角海家博物馆民具整理及古文书修复”、“文化遗产与村落发展”系列调查、“海洋民俗及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研究”系列调查、青岛市崂山区“乡村振兴文化引领工程”村落文化资源普查项目等实践工作,共同参与了深圳海洋博物馆展陈大纲设计,参与了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编制的工作,并多次带领学生参加考古发掘、调查、实习和调研工作,如湖南常宁市柏坊镇双白村考古发掘、河南三门峡大唐发电厂秦汉墓地考古发掘、浙江绍兴大湖头遗址考古发掘、浙江舟山市海洋文化博物馆及非遗保护工作调研、山东高密郑公村遗址田野调查以及山东长岛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帆船制造技艺调研、山东莱州海神庙遗址调研、崂山区王哥庄非遗实践等一系列实践工作。

5. 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培养目标:本学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现代文博事业理念,较好掌握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学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各级文物管理机构及各类博物馆、文物保护、文物拍卖、文物勘探、博物馆展陈、文化遗产研究、文博教育与推广等行业和领域,胜任较高水平业务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的文物与博物馆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