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北方人的南方

创建者:赵真发布时间:2021-01-05浏览次数:270


(一)我已到达我的南方

   走向许多地方,但你走向自己了吗?年纪尚轻,还不敢妄论人生,来到尘世二十余载,慢慢懂得“尽人事,听天命”,努力地想在中华文化传播路上尽绵薄之力,感谢为我们铺路搭桥的所有人和一切事。没有前人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后人的“半夜惊坐起,对月空酌,为梦想更为自醒”。   

   在赴毛之前,看着毛里求斯的网页图片一次又一次地想象着马克吐温说过的“伊甸园的原型”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会跟那里的孩子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大脑充斥着关于这个南半球小岛的疑问,也充斥着赴一场跨文化交流与言传身教的期待。

   海外经验为零的小白,在差点误了国际航班后,懵懵懂懂踏上了去往内心的路途。初到毛里求斯,还是日落时分,太阳依旧火红,但却不是我熟悉的那个它了。机场工作人员在你的护照上重重的砸下一个入境信息,你就这样走入了别人的故事。待到行李提取完毕,已经是傍晚,只能看到星星点点的路灯和人家,走出机场绵密的湿热包裹着你,而粗壮的椰子树正醉兴于“摇旗呐喊”,我这个几乎没去过南方的北方人已经来到了南方,一个真正的南方。等待我们已久的教育部的接机队,个个热情似火,问东问西,时不时地蹦几个中文词汇,讲个笑话,逗你开心。毋庸置疑,我这个异乡人已经走进了跨文化的蜜月期。摇下车窗,夏风亲吻着每个人,一车子的人说说笑笑,各怀心事地幻想着明天。

   热浪与湿气,语言差异并没有带给我不适,到毛里求斯的第一夜,尽管老电扇吱吱呀呀,还没有通网来告知家人自己已安全抵达,但那晚却做了个香甜的梦,不用彻夜难眠倒时差。第二天清晨,鸟鸣渐渐,睁眼起身,倚窗眺望,让我彻底遇见了这个南半球的小岛——毛里求斯。

   它是绿色的,草木葱茏,成片的甘蔗地在风里摇头晃脑。它是蓝色的,海水与蓝天互相照映,你竟也盼望着蓝色大海真有传说。它是橙色的,火热的太阳下,四处散落着热情的身影。吸一口空气中的焦糖味,那是制糖厂又在蹂躏甘蔗枝了。踩几脚浅滩的海水,细碎的黄沙摩挲着脚掌,不知大浪淘沙能不能淘出一个真正的我。市井小巷孕育着平凡,小山错落孕育着智慧,与过往经验大相径庭的平凡与智慧,让自己寻觅着异国他乡的秘密,那些秘密塞落了风尘仆仆的我,只留下真实平凡又纯粹的我了。我已安全降落,到达南方,我自己的南方。

(二)把中国带到你们身边 

   教学繁重但并无苦不堪言,毛里求斯共有256所小学,共有26所小学开设汉语课,学习汉语的小学生达到2615人,而我有幸成为其中97位学生的汉语老师,接受生命赐予的幸福。

   去年与今年任教学校属于不同的城市,而学生背景也不同,属于不同的族裔,相比而言,今年的学生由于是印度裔,学习风格更接近亚洲学生,不用在纪律管理上浪费过多的时间。而今年拥有的全新投影仪更是锦上添花,让自己能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将全面真实的中国带到他们身边。

   海外实战教学是理论的练靶场,很多理论被亲身证实,也被自己颠覆。为师的我倒也没有为了让“学生唯我命是从”而使尽“奇闻异术”那么大费周章,顺水推舟与因材施教是我要努力的方向。从开始的记学生名字都要花大把时间,还有可能被学生纠正发音,到现在的学生已经与自己成为默契拍档,甚至有的学生还主动担当教学小助手来过一把老师瘾。从刚开始的在语言障碍面前,手足无措到现在已经能用当地语言辅助教学。从刚开始的教学新人到现在的满腹经验,游刃有余地行走在每个五十分钟的前辈,时间,功不可没。

   尽管学生在兴致勃勃地学习中文,但他们对于中国的概念是模糊的,甚至只停留在过去。当我展示比较国际化的中国城市—北京和上海时,竟有学生问我:“Is this Mew York?”像抓住了敌人的要害,连续几天“疯狂”安利中国的一切,从他们在课堂上的惊呼和热烈讨论,你就知道我成功地击中了“敌人的心脏。”

   之后,就开始利用中国好物来“俘获”学生们的芳心,把塞了一元人民币的红包发给学生,那将是他们踏上中国的第一笔财富。把纸灯笼、中国结、端午节手链发给学生,给予他们美好的祝愿。按照传统中国的竖版书写方式给每个人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对他们的厚望。给每个人起了好听的中文名字。在询问是否有食物过敏后,把包了鸡肉的饺子和各类馅料的月饼发给他们,让他们尝尝中国节的味道。把从中国超市买的童年小零食带给他们,品味我们的童年情趣……

   这个外教也还算兢兢业业,依靠自己在中国的真实感受,传递中国的真实声音,也多次发出“中国欢迎你”的邀请。至于未来,我相信很多学生会因为学习汉语而与中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我会去中国,你还会来吗?

   疫情还是由北到南席卷全球,毛里求斯这片净土竟也无法独善其身。学生家长通过教学督导联系到隔离抗疫的我,表达了自己儿子Aryan想要上网课的需求,而我也欣然答应,开始了两个月每天一个小时的汉语教学,视频两端的师生渐渐熟悉。你完全能感受得到Aryan对中文的喜爱。Aryan的妈妈告诉我,“这边的小学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印度裔学习印度语,克里奥尔人学习克里奥尔语,而华人学习汉语,但也会有一个族裔学习非自己族裔的语言的情况,从小学习汉语的Aryan虽为印度裔却还是以为自己是个中国人。”长大点后终于明白了自己不是中国人的“残酷事实”,竟给自己找了个别的“荒唐”理由:我是从中国来的。在这样好笑又可爱的对话中,更多地是无言的感动。吃过的事物中,觉得最好吃的是包子,哪里都不想去,就想去爬中国的长城。棕色皮肤下裹藏着一颗跳动的中国心,而中国是他将来一定会去游玩和学习的地方,毫无疑问,他爱着自己从小学习的东方语言和文化,他将会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尽管从毛里求斯到中国,路途遥远。

   疫情的全球传播,西方媒体的恶意抹黑,对于今年在海外的人不是那么好过。还是“一张白纸”的小学生,也许接受了一些负面信息,也许尚未沾染杂尘还是那么澄澈,都无从知晓。隔离结束,上班第一天,心里些许忐忑,不知道学生会不会故意刁难。而我想象的一场风波也只是想象,他们对汉语学习的热情并没有减退。相反,一年级又新来了五个学汉语的学生,其中一个学生妈妈带给我一封信,写到:“与克里奥尔语相比,他儿子更喜欢学中文。”二年级的英文并不是很好,但依然努力说出:“I will visit China.”一种复杂又感动的情绪涌上心头,作为与西方文明不同的东方文明在经历大风大浪后,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无论长幼还是身份,尽管成长路上有众多羁绊,但绝不会放弃破茧成蝶的蜕变,尽管有疼痛,但我们并不孤单。

   一次汉语督导的查课,跟我传达了今年任教学校领导对我和同事工作的肯定,因为我们的到来,学生有了浓厚的汉语学习兴趣,想让我们继续留下来做汉语老师。六年级Aryan的妈妈讲到他儿子因为年幼,对生离死别还不太能承受,所以她现在也在给他儿子做着心理准备,慢慢接受我们要回中国的事实。而Aryan总是在课后追问我,“老师,你什么时候回中国?”我只要透露一点回去比较艰难的事实,他总会欢欣雀跃,“老师,Pas aller,老师,Pas aller ”(老师走不了了,老师走不了了),这个与我而言略显悲情的事实,Aryan妈妈却“幸灾乐祸到:“we are happy then.”还多次问我,“你不能留下来嘛?你走了还会来嘛?”

(四)我会记得

   会记得六年级的Shawn跟我说:“You are the best.”会记得到来学校的第一天,工作人员跑来打招呼,还炫耀他的“茉莉花”中文歌。会记得分享日学生分享的零食堆成山。会记得在学校的每一天,无论学不学汉语,学生都会跑来跟你说“你好” “hello” “good morning” “bonjour”,你给了她回应后,还会激动不已,像是被偶像回复的雀跃。

   会记得学生声音“冲破天际”地配合,会记得他们一笔一画认真地完成作业,会记得他们晃头晃脑努力地发音,会记得他们用小纸条,和自己画的画告诉你,“我喜欢你”。会记得他们从后面扑上来,小手紧紧地锁住你的腰,给你一个热烈的拥抱,更会记得二年级的Reeya一字一顿地说“I will be a Mandarin teacher,like you ”.

会记得躺在床上就能看到的蓝天白云,会记得放着雷鬼音乐摇晃着走入西海岸的公交,会记得因为迷路把我送到学校的售票员,会记得在公交上跟我闲谈的毛里求斯歌手,会记得无论在不在人行横道都会摆摆手让行人先过马路的司机,会记得陪伴了我们一年的两只狗,会记得迷你版肯尼亚大草原Casela……海边落日,山谷的风,雨后的彩虹,二十四色的土都会记得。

   去年的春节巡游,毛里求斯警察乐队吹奏的“我的中国心”让刚来毛里求斯不久的我们“身在毛球心在中国”,而现在我确确实实又多了一颗“毛里求斯心”,两年前的异乡如今却是我的另一个故乡了。

   果将来还有回毛里求斯的机会,我想一定是游子归故里的团聚,怀着炙热的想念与久盼的热泪重新拥抱这片盛产甘蔗的大地。短短两年,收获颇丰,摒弃了心里最初的那份对于非洲小岛的偏见,我会永远记得原始文明不等于落后文明,也会怀着被命运眷顾的感恩的心更加坚实地走向未来。



作者:2017级汉语国际教育 闫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