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视角下的中古文史研究”青年学术工作坊成功举办

时间:2023-12-13浏览:10

20231118日至1119日,“多元视角下的中古文史研究”青年学术工作坊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中国海洋大学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重点研究团队、山东省高校古代图像与文学研究青年创新团队共同承办。来自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郑州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的十四位青年学者参加了本次工作坊。

会议于18日上午开幕,由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李傲寒老师主持。作为工作坊的召集人之一,李傲寒向与会学者介绍了此次工作坊的缘起和意义,对各位参会学者表示感谢。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修斌教授随后致辞,修院长代表学院欢迎各位青年学者参会,并介绍了学院的发展状况,鼓励各位青年学者要勇于表达观点、提出质疑,切实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

开幕式之后的学术报告共分为三场。第一场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孙齐副研究员主持,范云飞(武汉大学)在《魏晋礼议与政务运作——以“私议”为中心》中探讨了魏晋礼仪中私议的形式,公、私议之间的界限和关系、“议”的社会影响等相关重要问题。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李晓红副教授进行了评议。李昊林(郑州大学)在《论南朝梁时代地理学独立地位之实现》中关注到了梁代阮孝绪《七录》的特殊意义,认为梁代地理著作的篇幅膨胀化现象以及郡国书和地理书的分流等变化,都促进了南朝梁时代地理学独立地位的实现。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李猛副教授进行了评议。胡岩涛(中国海洋大学)在《从秦汉长城论及大一统王朝的“天下秩序”》中认为长城具有攻守兼备的战略和战术意义,对推动边远族群对中原政权认同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范云飞老师进行了评议。李傲寒(中国海洋大学)在《宋齐时期吴郡吴兴东南诸县人士迁居浙东考》中对宋齐时期迁居浙东人士的迁出地和身份进行了讨论,并进一步分析了吴郡、吴兴东南诸县与浙东之间迁居活动发生的原因。郑州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李昊林老师进行了评议。

1118日下午第二场讨论由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范云飞老师主持。李猛(复旦大学)在《先唐僧人别集辑考》中根据史志目录、僧传、佛教经录、日本入唐八家目录等文献,系统梳理了六朝僧人别集的范围和保存情况。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孙齐副研究员进行了评议。李晓红(中山大学)在《先唐赋音文本:张融〈海赋〉并附反音考论》中对《海赋》存录情况、创作时间、文体选择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先唐“某赋并音”文本。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周硕老师进行了评议。张与弛(南京财经大学)以《刘勰论文体诸篇分类的生成逻辑和实践——基于“体乎经”的考察》为题,将《宗经》“体乎经”的段落与文体论二十篇做对比,从文体的选择、分类等方面分析刘勰文体论的生成逻辑和实践情况。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李婧副教授进行了评议。

第三场讨论由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李晓红副教授主持。胡健(安徽师范大学)以《论<唐文粹>的双重编纂主旨》为题,从姚铉的政治思想和贬谪心态探讨了《唐文粹》编纂主旨的双重性。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孙瑾老师进行了评议。李婧(中国海洋大学)以《刘勰是“文学革命家”吗?——论“五四”新文学革命对后五四时代期刊上龙学文章的影响》为题,分析了1919-1949 年发表的《文心雕龙》理论研究的相关文章的得与失,认为刘勰并非“文学革命家。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张与弛老师进行了评议。孙瑾(中国海洋大学)以《图文互证:南中九子母故事在宋代蜀地之变》为题,探讨了五代南中的九子母姻缘故事及塑像在南宋时期的转变,并分析这一形象转变的内涵及象征意义。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胡健老师进行了评议。

三场讨论之后为圆桌讨论及闭幕式,由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彭敏哲老师主持。孙齐(山东大学)、李猛(复旦大学)、李晓红(中山大学)、范云飞(武汉大学)、胡健(安徽师范大学)、李昊林(郑州大学)等诸位老师从自己的科研和写作经验出发,对如何选择研究对象、如何优化论文细节等问题分享了心得与体会。闭幕式上,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韦春喜教授致辞,代表主办方向诸位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与诚挚的敬意,并宣布本次工作坊顺利结束。

19日上午的圆桌讨论由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李傲寒老师主持,参会学者围绕着鱼山梵呗发生地、法显登陆地、多元文化对青岛城市景观的影响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多元视角下的中古文史研究”青年学术工作坊为近年来活跃在学术界、从事中古文史研究的青年学者提供了相互学习的平台,加强了青年学者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同时也为相关院校学者了解和关注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提供了窗口。


编辑:鞠岩 陈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