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讲坛“作为一种研究视角:《红楼梦》的阅读史”成功举办

时间:2023-05-12浏览:10


2023428日下午,由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会、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重点研究团队、传记与小说重点研究团队承办的百川讲坛“作为一种研究视角:《红楼梦》的阅读史”讲座,在文新楼322会议室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扬州大学文学院温庆新教授主讲,修斌教授主持,多位老师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讨论。

温老师首先提到近几年人文社科发展滞后,古代文学和古典文献发展空间狭窄,走出困境的途径是对新材料、新观点、新方法以及新视角的重视,以上的落脚点又在新观点的得出。题目中的“作为一种研究视角”,是重新认知传统文学的角度创新。

至于为何研究《红楼梦》的“阅读史”,温老师指出阅读史是一个新兴学科,更多强调阅读活动和场景的还原、作品和读者之间精神性的交融。研究阅读史的常用模式是给读者分类,不同读者获得的阅读体验和结论可以进行区分;第二个是阅读文化史,例如民间盛谈红楼之风,这种谈论虽普遍,但材料少,而新观点又要落到实证。所以此次讲座以四个点为中心来讨论《红楼梦》的阅读史乃至中国古代小说的阅读史该如何展开。

第一部分为清代《红楼梦》阅读的若干侧面,即移情式“题咏”与清代的《红楼梦》阅读。“题咏”是一种普遍也非小说才有的文化现象,以往提及时多是从接受史的角度出发,温教授借用心理学和精神学的名词“移情”对阅读史进行跨领域跨学科研究,分析读者的阅读活动体验。

在对小说消遣性质的认同下读者精神的释放和自我陶冶、自我情感的升华,温教授界定此为“移情式品评”,即清代“题咏”者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将其所品悟到的文本细节及其意义导向,通过“题咏”行为来加以表达,以便从“题咏”者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重新阐释《红楼梦》文本意义,进而透过诉诸于“题咏”之作的言语表达来展现“题咏”者的阅读体验,促使“题咏”行为成为“题咏”者与《红楼梦》文本之间的重要连接点。

温教授以邹弢、姚芷芳和周绮的《红楼梦》阅读体验为例,来说明移情式题咏是清代《红楼梦》阅读、接受的重要阅读表达手段,在清代“题咏”者的自我意识里,个体经验的主观式批评仍普遍存在于“题咏”作品的情感表露之中。另外,温教授还以周春和蔡元培的《红楼梦》阅读经历为例证来说明索隐也是读者表达阅读意见的一种必然方式。

第二部分是近代《红楼梦》阅读的若干侧面,即作为一种阅读行为的近代“索隐派”红学。温教授认为以蔡元培《石头记索隐》为代表的近代索隐派促使“索隐”成为作为一种重要读者类型的“索隐派”红学进行复归历史与勾连当下的重要批评概念。尽管索隐派受到过非议,但它的影响无法被忽略,因其已上升为一种规避不了的阅读行为和文化必然现象。从现在的认知模式出发虽然能对其做出是非对错的评判,但如果回归当时文化语境换位思考,这种评判也无法符合当时的原貌,当下研究者反思这种现象时,不能简单冠以先进落后之名。

第三部分是民国《红楼梦》阅读的新特点,即作为一种阅读选择的新红学。五四是新红学兴起的重要背景,除了要满足文学创作的新要求而对不符合考证科学思路的索隐派展开评论之外,从阅读史的角度看,新红学也是一种阅读选择的结果。

温教授考察了俞平伯早年对《红楼梦》由消遣到研究的阅读转变,发现他对《红楼梦》的考证都是围绕着文本的文学性,以期构建一个新阅读、研究范式。

民国时期从学术史的角度对新红学作过很多批判,目的都是希望获得一个比较公认、科学、可以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深化的方法和范式。俞平伯也是如此。他把“情”作为勾连《红楼梦》与一般大众日常阅读的重要纽带,意图消解作为一种学术研究的《红楼梦》阅读与一般大众之间不可逾越的桎梏,通过经验式传授来鼓励一般大众形成一种客观阅读《红楼梦》的方法范式,进而规范一般大众评判《红楼梦》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导向,最终发挥起文艺改良社会的功用。普通读者受限于知识和阅历,难以从索隐这个角度阅读《红楼梦》,但新文学的考证派降低了阅读门槛,使得读者可以从科学的、方法的角度对《红楼梦》提出自己的观点。

讲座最后温老师提出了几点《红楼梦》阅读史研究的启示,如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文教背景会影响读者的阅读选择与体验获取;任何一种研究选择,首先都是一种阅读结果、尊重不同读者的阅读选择与旨趣各异的意见等等。

温老师发言结束后,熊明老师评论此次讲座从阅读史的角度总结了前人在《红楼梦》阅读中的几种路径,新材料的发现和新方法的运用在现代研究中具有可行性、创新性和启示性。韦春喜老师和徐妍老师分别肯定了温老师研究的学术启发性与探索性和跨学科性。此后进行了学生发言,张金平提出了《红楼梦》的目录学定位问题、王瑞雅提到了索隐派和近代报刊中《红楼梦》接受的关系问题 、李汭桐提到了阅读史和文学接受的异同问题,温老师对同学们存在的疑惑一一进行了细致的解答。

讲座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内容全面新颖,通过温老师讲述和学生发言相结合的方式讨论了《红楼梦》的阅读史,拓展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扩大了同学们学术研究的范围,同学们表示学习到了学术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方法。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团队采取更为灵活的交流方式开展学术活动的一次新的有效尝试。




编辑:鞠岩 李静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