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传统文化高层论坛暨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2022年年会 小组汇报(第一小组)

时间:2022-11-03浏览:99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中国海洋大学的青年教师李傲寒,有幸可以代表古典文学研究一组来汇报我们分组讨论的情况。限于个人学识,我对诸位学者大作的概括恐有不到之处,还请大家海涵。本小组在从29日到30日的讨论中,共汇报论文29篇,从上古到近世的文学都有所涉及,内容涵盖了上古神话、六朝文学历史书写、唐宋诗文、近世小说戏曲与地域文学等多个方面。在研究方法上,精彩纷呈,引入了制度史、西方文论、地域文学、文物图像等多重视角,很多论文融精彩创见与扎实考据于一体,显示了深厚的学术功底,让我受益匪浅。

唐前是中国文学发轫与拓展的重要时期,文学走过了从自发到自觉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受到制度、多元信仰、流行知识的影响,将其放在社会文化视野下进行讨论是一种很好的研究路径。本组中孙宝老师从南朝尚书机构的别称、南朝尚书官的代称、南朝尚书郎署政务和交际活动这三个方面对南朝尚书机构的文学化表达及其士林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相关文学化表达不仅构建了尚书机构的文化特征,也推动了南朝官场文化的复古化、典雅化潮流;刘少帅老师从分析《洛阳伽蓝记》中所记录的熙平年间发生的狐狸截发事件出发,对《洛阳伽蓝记》寄寓盛衰与警示反思的创作主旨进行了探讨;刘强老师通过分析魏晋诗歌中的洛阳书写,展示了京洛图景与悲感体认之间的双向互动与情景融通;魏诗晓同学以苏蕙回文诗体为例讨论了北朝文体新变的特点;颜建真老师讨论了道教对蚩尤神话的改造,认为这种改造最终使蚩尤的形象发生了改变,品质逐渐恶化,其中也体现了道教的济世主题;曾敬宗老师主要围绕《梵志吐壶》、《壶公跳壶》、《道人奇术》、《阳羡书生》四则文本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竞争下的“壶中人”故事演化进行了分析。我也就南朝清谈与新体诗形成的问题请教了诸位学者。

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学的鼎盛时期,各体文学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发展。在本组讨论中,围绕唐宋文学进行的讨论也是最为丰富的。魏学宝老师从诗画视阈的角度对 “野渡无人舟自横”之中的“无人”进行了解释,认为 “无人”似指无渡客,就“野渡无人舟自横”而言,舟子的存在是此中阐释空间足可包涵的内容;朱新亮老师引入拉康哲学中的“他者”概念对梅尧臣诗歌中的他者凝视与自我建构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梅尧臣的自我意识与悲忧欢笑皆与“他者”凝视密切相关;石飞飞同学对王维笔下的声音景观进行了探讨,梳理了声音景观与王维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并特别关注到了“静”这一特殊声景;罗浩春同学将唐代吟诗现象作为研究中心,就吟诗现象的形成原因、流变情况和意义展开了讨论;黄园园同学在分析杜甫、李商隐七律中虚词的活用与创变的基础上讨论了唐代七律的发展与歌行体的关系。此外,本组师生还就唐代四神十二辰纹镜与唐诗的时空观念、韦应物的道教信仰与诗歌创作、柳永与李清照词风的差异等进行了交流。

明清近世也是中国文学演进中值得注意的时期,这一时期文学呈现出了雅俗并峙的特征,并且这一时期的材料留存也更加丰富,提供了更多可供研究的话题。本组中关注明清文学的论文也有很多。蓝青老师对蔡元放《西游证道大奇书读法》进行了讨论,认为《读法》以道教内丹学理论阐释《西游记》,主旨上继承《西游证道书》心猿意马、收放心之说,具体情节上则借鉴《西游真诠》,当然也颇有独创之处,还具有善于归纳总结、重视丹道诗歌等特点,在避免牵强附会阐释文本、研究蔡元放批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耿锐老师基于《国朝山左诗钞》的数据考察了清前中期山东诗人区域分布态势及成因,认为其分布的形成与区域政治地位、文学家族的分布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有较为直接的关系;王飞燕老师从中韩文化差异的视角比较《红楼梦》与《九云梦》中的否定意识;刘鹏老师对《竞立社小说月报》小说作家群进行了分析,认为虽然该小说作家群存在时间不长,但其小说作品特点鲜明,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蕴含着排满革命的思想。此外,本组同学的论题还涉及《剪灯新话》写作思想、明代士人于慎行的学术背景、明代白话小说故事原型与演变、杨慎滇黔山水诗、明清英雄“补恨”戏曲、《桃花扇》的历史真实性、《二南遗音》中花意象时序、车王府藏目连戏、田雯纪游诗、香港诗人笔下的蓬莱书写等问题。

本组的互动也非常精彩,每场担任主持评议的老师都非常认真地提前阅读了论文,并给予了切中肯綮的意见和建议,师生们就每篇论文都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感谢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给了我这样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我的汇报结束,谢谢大家!


汇报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讲师 李傲寒


编辑:李静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