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11月26日下午,意大利著名汉学家、米兰昂布罗修图书馆前副馆长傅马利教授(Pier Francesco Fumagalli)做客海外名师讲堂,在文新楼学术报告厅(322室)作“中意文明对话与新文艺复兴的兴起”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主办,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承办,院长助理刘爽教授主持,学院党委书记周妮妮、意中协会中国区合作伙伴青岛海合易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睿先生、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编辑部高雪副编审、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冯莉丝博士应邀出席,中国语言文学硕博研究生、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等五十余人参加讲座。
傅马利教授首先从意大利故乡的风景和著名的米兰昂布罗修图书谈起。昂布罗修图书馆(Biblioteca Ambrosiana)涵盖图书馆、画廊、学院、博物馆,自17世纪建成以来,一直是文学、科学、艺术的交流中心,其博士院致力于服务公共的理想,与世界各地的学术团体合作,建立了国际化的综合文化系统。继之,傅教授结合早先学习希伯来文、阿拉伯文,后又学习中文的经历,以昂布罗修图书馆及其珍贵馆藏为例,介绍了这座具有400余年历史的图书馆在世界文化史和中意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价值。他从近年出版的著作《美学、科学与信仰:昂布罗修图书馆跨越400年的探索》中撷取例证,阐明从唐宋时期至现当代的中国,在全球性的伟大复兴背景下,当代儒学的复兴具有“第三复兴”和“第四复兴”的内涵和形式,此间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正以全球化视野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他强调,全球化的文化和科技同时伴随着风险和挑战,这种趋势本身也是一把 “双刃剑”。先前的反思使我们能够把握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世界主义和普世人文主义的一些基本方面:科学和文学、艺术和宗教、哲学和法律编纂比较等,融合以形成价值文明的元素。如果我们现在转向更为典型的远东传统,那么对中国艺术传统美学原则的分析,也可以为兴起于亚洲进而带动世界其他地区融合创新的新文艺复兴提供思路。
讲座气氛松弛热烈,傅马利教授积极与听众互动交流,深入浅出地呼应同学们的踊跃提问。他以莫高窟壁画和西斯庭教堂湿壁画为例,回应关于中西方壁画艺术的相似之处及其成因的提问,指出考察两种艺术中的共同点,一定要回溯时间、空间的要素,尤其要重新审视艺术发生地的交流因子。他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埃及、古巴比伦时期的文艺复兴为例,勾勒出人类发展进程中文明互鉴、和合共生的历史和未来。他尤其强调“对话”的必要性,他指出中国和意大利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中国提出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对世界经济、共建国家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也带动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在文化领域和民间领域的交流。
刘爽教授以“天时、地利、人和”总结了傅马利教授这次讲座的价值和意义。今年是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和总统马塔雷拉先后访华,凸显了中意关系高水平发展。今年也是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傅马利教授入驻世界汉学中心,并在中国海洋大学开启2024年度“汉学家中国行”的首场学术演讲,意义非凡。学生代表、青年书法家胡勍向傅马利教授奉送“文通四海 语合天下”横幅书法作品,藉此表达对汉学家的钦敬之情。
讲座结束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修斌教授与傅马利教授亲切会面,并共同参观了学院院史长廊。傅马利教授向学院赠送了签名版著作,修斌院长赠以海大百年校庆学院定制款纪念品。
通讯员:赵晨宇 许晴 郭彤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