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才美学研究---访薛永武教授

来源:gdgbrc发稿时间:2018-04-10浏览次数:613

近日,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韦智敏就关于人才美学的研究问题,访谈了中国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薛永武教授。

韦智敏:人才美学在我国刚刚兴起,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你最初怎么想起研究人才美学的?

薛永武:这个问题说来话长,我长期进行人才开发和美学等多学科的教学和研究,逐渐认识到人才学与美学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十年前开始产生研究人才美学的想法,这也是对人才学交叉学科研究的大胆尝试和新的学术探索。从人才开发的角度来看,通过审美促进人才开发是一种非常符合人性和人的本质的有效方法,但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很少有人系统研究审美促进人才开发;从美学的角度来看,美学家虽然也研究了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但没有研究最高的社会美,即使研究人的美,也主要是对人的外在美或心灵美的研究,但缺乏对人才美的研究,这在客观上恰恰为研究人才美学提供了机遇和最佳契机。

韦智敏:人才美学的研究应该深深扎根于社会土壤,你怎样看待社会客观因素对人才美学研究的影响?

薛永武:从学术研究来看,人才学和美学两个学科的研究都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客观上为研究人才美学提供了理论支撑。我国的人才学研究成果琳琅满目,非常丰富,许多学术前辈筚路蓝缕,开辟了今天人才研究的辉煌;而美学研究业已渗透到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各种丰富多彩的美学研究已经成为“显学”。诸如人生美学、生命美学、生存美学、劳动美学、商品美学、广告美学、农业美学等几十门部门美学都从各自不同的领域,丰富和深化了对美的系统研究。社会的核心是人,美学的核心也是人,而人才则是真和善相统一的感性形象,所以研究人才美学,客观上就能够把人才与审美统一起来。

韦智敏:怎样理解人才美学的学科属性以及主要的核心观点?

薛永武:人才美学作为人才学与美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既具有人才学和美学两个学科的一般属性,又具有人才学和美学两个学科的特殊属性。从人才学的角度解读人才美学,可以发现人才美学对人才成长规律的关注,人才美学对人才美的重视,人才美学要确认人才的美是最高的社会美,这样解读人才美学,就可以发现研究人才美学对于人才开发的美学阐释和理论支持。从美学的角度解读人才美学,既要研究人才自身的美,发现人才的美,评价人才的美,判断人才的美,又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会利用欣赏各种美的事物,促进身心健康和全方位的人才开发。

人才美学最主要的观点是:第一,人才是最高的社会美,即在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美中,人才的美是最高的美,其中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应该成为大家心中所认可的“最美的人”;第二,人才是最高的文化美,即从人是最重要的文化形态界定出发,把人才理解为最具文化内涵的美;第三,从人才的言行和各种实践活动及其结果中来理解人才的美;第四,人才是美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造者;第四,充分发挥审美促进人才开发的多种功能,在促进人才的审美愉悦中全面开发人才的多种潜能,提高人才的情商和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韦智敏:研究人才美学在引领社会正确的价值取向方面,具有哪些优势?

薛永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我国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道德滑坡和价值观念失衡以及信仰缺失的问题,比如社会上普遍流行的官本位和拜金主义等不良倾向,这是造成人性异化的主要诱因,也是干部变成“大老虎”或“苍蝇”“蚊子”的内因之一。我们研究人才美学,就是要确立人才的美,倡导全社会尊重人才,不再崇拜金钱和权力,更不能成为金钱和权力的奴隶。我们一方面应该树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理财观念,一方面又要把权力视为做好本职工作和为人民服务的职责所在。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人才开发与审美的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里,人才战略需要人才开发理论的支撑,人生的审美化则需要美学理论的支撑。人才美学的研究就是基于人才开发与人生审美化的双重思考,尝试建立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因此,从人才学和美学的双重角度来看,人才美学研究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也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需要人才学界和美学界的共同参与。

韦智敏:你能否谈一谈研究人才美学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系?

薛永武: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是关涉到全社会的一项重大系统工程。从人才美学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在全社会要引领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以人才为美,每个人都发奋成才,而不是去简单地追求外在美,靠化妆、美容和整形所打造的外在美立足社会,在这方面,人才美学要对社会美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人才美学还通过研究审美促进人才开发,这符合人性追求自由自主的本质,也是一种高级的情感和精神活动,尤其是通过审美促进创造性想象力的开发,提高人们的情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韦智敏:通过审美促进人才开发与审美教育有哪些不同?

薛永武:美育研究侧重于对受教者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主要是侧重于教育,通过审美教育,促进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这对于建立人才美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是由于美育学侧重于教育,因此,其研究思路仍然是单向度的,既没有研究人才的审美价值,也不研究人才与审美的互动问题,而“教育”的本质过多地体现在他律,而不是自律,教育者是施教者,而青少年则是受教者,这种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和压抑了青少年的主体性和自由性,在实践层面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局限性。审美与传统意义的美育有所不同。审美更加强调审美主体的主体性与自由性,审美标准和健康审美趣味的培养等。

韦智敏:你在研究人才美学方面已经取得了比较显著成果,能否介绍一下?

我研究人才美学,在理论上既受到人才学的影响,又受到美育学、生命美学和人生美学的启迪。2000年,我在《西方美学论稿》中谈到“人才美学”的概念,其中在“开创德国古典美学的巨擘——康德”一章中,提出“最高的社会美则应是人才的美”的观点,分析了康德“美的理想对建构人才美学的启迪”。我在20056 7日《光明日报》发表文章“从审美文化看人才美学”,提出“人才的美是最重要的审美文化”,“以人才的美为最高社会美的价值取向”的观点,为研究人才美学做了理论的铺垫。2006年我主持的青岛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人才美学:人才开发的新视域》,是系统研究人才美学的开端。2008年我在专著《人才开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专章研究了“审美愉悦与人才开发”。2008年专著《人才与审美》是学界第一部比较系统研究人才美学的专著。在人才学学科建设中,人才美学作为交叉学科,已经收入人才学家王通讯和叶忠海主编的《中国人才学三十年》一书中;关于人才美学43个辞条收入中国人才学专业委员会主编的《新编人才学大辞典》。后来,又在《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发表《从人才学到人才美学》等多篇人才美学的文章。2016年出版了《审美与人才开发》,该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和人才强国研究出版工程项目的成果,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人才美学的理论著作,拓展和深化了人才学交叉学科的研究,被专家称为“是人才美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中华读书报》、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和求是网等许多媒体介绍了该书。

韦智敏:研究人才美学的难度比较大,你对人才美学的研究有何设想?

薛永武:我2014年开始系统为博士生和硕士生讲授人才美学。通过教学与研究深切体会到,一门新兴学科发展,都需要漫长的历史积淀和学术积累,不能急于求成。我期待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人才美学的研究,一方面人才学家多关注如何利用审美促进人才开发的问题,一方面是美学家多研究人才的审美问题。只有进一步加强人才学与美学之间的对话交流与融通,在视域融合或思域融通中才能激发更多的创新智慧。研究人才美学是艰难的,又是快乐的,我相信:人才强国战略和“美好生活”、“诗意栖居”的时代主题客观上都将为研究人才美学提供最佳的社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