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
导语:习近平高度关注拔尖人才培养,体现了人才战略的高瞻远瞩,具有国际视野的开放性,展现了远见卓识,对于我们认识拔尖人才的成长规律,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拔尖人才则是人才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习近平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对培养拔尖人才提出一系列重要观点,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一、培养拔尖人才是人才战略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从重视人才战略的高度出发,高度重视培养青年拔尖人才,对于我们认识拔尖人才成长规律,建立促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指导意义。
习近平重视拔尖人才培养,客观上是基于对世界发达国家重视拔尖人才的思考。习近平认为,要培养拔尖人才,应该注重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更好发现和培养拔尖人才,更好维护院士群体的荣誉和尊严,更好激励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才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①]。他重视拔尖人才和院士的培养,重视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等机制建设,表明了他对培养世界一流人才的高度重视。
习近平重视拔尖人才培养,客观上还基于对我国拔尖人才培养的思考。从国内来看,我国历史上也非常重视精英教育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21世纪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拔尖人才教育已经成为热点。国内学术界围绕一流大学建设,虽然开始重视拔尖人才的培养和研究,但客观上还存在着“钱学森之问”的现实问题,各种应试教育客观上难以培养出真正的拔尖人才,我国目前尤其很难培养出大师级的巨匠。在我国迫切需要拔尖人才的关键时期,习近平以人才战略的眼光,高度重视拔尖人才的培养。
认识和把握拔尖人才的成长规律,这是人才开发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学者对拔尖人才成长规律进行深入的系统研究,需要跨学科的交叉渗透与协同研究攻关,特别是需要从生命科学、脑科学和系统论研究维度,对潜人才、拔尖人才以及对影响拔尖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以及可持续创新等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习近平对培养拔尖人才的高度重视
习近平非常重视培养拔尖人才,充分肯定青年拔尖人才对国家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从人才战略的高度来看,拔尖人才培养已成为国际人才竞争的焦点,探索拔尖人才的成长规律,建立能够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长效机制,是我国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现实的迫切需要。
(一)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
习近平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早在2008年,习近平在“五四”青年节参加中央组织部在北京召开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座谈会上,倡导大规模培养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要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努力建设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他要求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更好发现和培养拔尖人才,更好激励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才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表现了他对培养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高度自觉,以及对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的重视。在习近平看来,创新的制高点在科技,科技创新的希望在青年,所以,他特别重视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
(二)高度重视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建功立业
习近平从世界科技前沿的高度出发,具有人才开发的国际化视野,他在充分肯定留学人员重要贡献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留学生工作,把做好留学人员工作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热诚欢迎更多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②]。习近平非常重视人才的国际化,因为这些海归本身就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也接受过西方发达国家的精英教育,所以发挥留学人员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培养我国的拔尖人才。在习近平看来,创新的制高点在科技,科技创新的希望在青年,他因此重视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实际上,我国广大留学人员通过在国外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深造数年,大多客观上已经兼具了中外文化的交叉渗透融合,形成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发展理念,如果能够回国建功立业,这将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财富。习近平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从人才战略的高度出发,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建功立业。
(三)把青年的前途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
习近平重视拔尖人才,把青年的前途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第一次提出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重要观点。
第一,习近平认为青年是最有朝气、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阐述了青年兴、青年强与国家兴、国家强的关系,青年的兴和强是国家兴和强的前提,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最大希望之所在。他认为青年最富有朝气和梦想,中国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欧洲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③]。“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④]从人才开发的角度来看,人生的责任感是人自我开发的重要动力和精神支柱。我们培养拔尖人才,就应该培养青年的责任感。青年拥有责任感,才会焕发出巨大的精神能量。
第二,习近平的青年观还体现了他对青年社会作用的充分肯定。他从历史发展的事实出发,肯定了青年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把伟大事业与青年的事业和谐统一起来,认为青年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他高度肯定青年的社会历史作用,认为青年“发挥了重大作用,作出了卓越贡献。历史一再表明,青年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⑤]。从人才激励的角度来看,习近平如此高度评价和肯定青年的社会历史作用,客观上非常有利于激发青年奋发成才的内在动力。
第三,习近平善于用伟大事业激励青年人才成长。他从事业呼唤人才的角度出发,用伟大的事业激励青年奋发有为。他指出:我们正在进行的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非常伟大、非常豪迈、非常壮丽的事业,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事业,是任重道远、始终面向青年的事业。伟大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伟大的事业也造就创新的人才。[⑥]
第四,习近平还非常注重开发青年的潜能。他2013年8月30日在沈阳考察时指出,青年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能量和活力,要求团的工作充分认识青年的这种特质,适应这种特质去拓展工作,要注意为青年成长成才创造条件,把蕴藏在青年身上的创造能量和活力激发出来,认为“青年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皆可出彩”,这是对青年成才的极大鼓励,也是对青年创造潜能和成才规律的深刻洞察。
三、掌握培养拔尖人才成长规律的方法
习近平高度重视拔尖人才培养,阐明了拔尖人才的发展规律,对我国培养拔尖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青年要有五个“一定”
习近平把青年看作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认为青年是社会上最有朝气、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要求青年要有五个“一定”: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一定要锤炼高尚品格。这五个“一定”中,理想信念主要涉及做人问题;练就过硬本领涉及技术能力;勇于创新创造和矢志艰苦奋斗主要涉及做事的问题。习近平把学习看作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⑦]习近平这一思想对于培养青年拔尖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注重从全方位的立体系统中培养拔尖人才
习近平高瞻远瞩,以其博大的胸怀,充分认识到培养拔尖人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第一,习近平注重建设和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教育培养体系、成长链与协调机制。习近平在2014年9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教师节讲话中,既肯定教师培养人才的重要贡献,又对教师提出殷勤期望,要求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个性,理解学生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倡导“建设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教育培养体系,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成长链,建立人才培养的协调机制,造就大批一线的青年科技人才”[⑧]。
第二,习近平注重从创新政策、完善体制、宏伟事业、良好环境、优质服务、合理待遇等全方位培养人才。他主张“大力度吸引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进一步创新政策、完善体制,坚持用宏伟事业感召人才,用良好环境凝聚人才,用优质服务吸引人才,用合理待遇激励人才,充分调动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要大气魄使用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观念,放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为青年科技人才大胆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会,使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⑨]。习近平注重不拘一格慧眼识才用才,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开发实践证明,一般拔尖人才和特殊拔尖人才都需要社会良好的人文环境、社会机制和发展机制。
综上可见,习近平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认识拔尖人才的成长规律,培养拔尖人才,建立能够促进拔尖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①]习近平2014年6月9日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式的讲话。
[②]习近平2013年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③] 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
[④]习近平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与北京大学同学见面时的讲话。
[⑤]习近平2008年5月4日参加中组部在北京召开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座谈会上的讲话。
[⑥]习近平2008年5月4日参加中组部在北京召开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座谈会上的讲话。
[⑦]习近平2013年5月4 日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⑧] 2008年习近平在“五四”青年节参加中央组织部在北京召开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座谈会上的讲话。
[⑨] 2008年习近平在“五四”青年节参加中央组织部在北京召开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