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重点研究团队2023年“蠡海”学术沙龙第3期:“旧题乐府解构与文本权力——《琵琶引并序》的诗题讹变”在文新学院323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沙龙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由文新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2022级博士研究生李巴克主持,2022级博士研究生李准主讲。
本次沙龙活动邀请了校内外4位乐府学研究领域的老师作为评议人,分别是: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宋亚莉老师、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解婷婷老师、中国海洋大学文新学院李傲寒老师、烟台大学人文学院邓静老师。团队负责人刘怀荣教授以及多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沙龙。
李准首先介绍了自己如何发现问题。在与编辑进行论文校对时,发现白居易《琵琶行》其实有“琵琶引”和“琵琶行”两种诗题,很多学者多采用《琵琶引》,而在大众接受中《琵琶行》诗题则更为常见。既往研究主要从诗歌主旨、校勘、版本等方面来考察,少有从乐府歌诗的角度来进行辨析。
在论题的具体论证过程中,李准从乐府“引”题与“行”题辨析、“琵琶行”诗题的经典化、诗题讹变原因三个方面进行论证。通过对乐府古题中的“引”与“行”的辨析,可发现唐宋时期的乐府观念产生了变化,各类歌辞的界限逐渐模糊。
在“琵琶行”诗题的经典化过程中,自宋以来,常见文献大量出现“琵琶行”诗题,明人文征明、董其昌等名家也多次题写“琵琶行”诗题,树立了“琵琶行”诗题的权威性。明清以来普及性质的诗选、总集则大大促进了“琵琶行”诗题的传播范围。之所以出现这种诗题讹变,其深层原因在于旧题乐府的音乐性在后世逐渐消失,主文而不主声的乐府观念变化,以及文本流传在诗歌发展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
随后,李准结合论题提出了一些问题和疑问,与在场的同学进行交流、探讨。文新学院博士生石飞飞解答了刘禹锡诗题“序言”为何用“引”不用“序”,博士生李巴克、焦丹荷等就名人名篇能指的灵活性、文献引用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硕士生姚懿博、王瑞雅、刘方蕊等人主要就乐府观念、文献统计的研究方法等发表了意见。
在评议过程中,宋亚莉老师就两种诗题使用的时间节点、使用原因以及材料梳理、数据统计、配乐问题、文本权力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评议,给出了很多可行的修改意见。解婷婷老师主要介绍了琴曲中“引”的情况,同时指出唐诗诗题有“人名+乐器+引”的现象,值得关注。李傲寒老师就文章的逻辑、乐府题目中的“行”占据绝对优势的时间和情况、“行”与“引”的在后世的具体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邓静老师补充了和刻汉籍中“琵琶行”的一些材料,同时就文章框架方面提出了详细的修改意见。
最后,团队负责人刘怀荣教授针对本次讲座的内容和四位评议老师的发言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强调了抓好文章论题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宝贵的改进建议。刘老师指出,应认真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写作或发表的时间;文献材料的分析可采用量化统计的方法加以呈现;还应多关注乐府学、音乐学著作以及近代学者如任半塘、王运熙等前辈名家乐府研究的经典著作;并将对“行”与“引”两种诗题使用情况的考察,扩展到整个东亚汉文化圈中。书法之外,对绘画、音乐、词曲等领域与该论题相关的材料也可给予关注。
编辑:鞠岩 李静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