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海”学术沙龙“清诗中的‘和《秋柳》’现象——兼及《秋柳》诗的阐释与评价”成功举办

发布者:李静慈发布时间:2022-12-06浏览次数:43

20221125日晚,由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中国海洋大学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山东省高校“儒家文化与文学关系研究”青年创新团队承办的“蠡海”学术沙龙“清诗中的‘和《秋柳》’现象——兼及《秋柳》诗的阐释与评价”成功举办。本次沙龙由团队成员贺琴老师主讲,与谈人为山东大学文学院蓝青老师、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耿锐老师,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等50余名师生参与了线上交流讨论。

贺琴老师以清代康熙年间诗坛领袖王士禛的成名之作《秋柳》四首为中心,探讨了清代“和《秋柳》”的现象生成、发展,及《秋柳》诗经典化的问题。内容由四部分组成,贺老师首先通过《柳洲诗话图》与王士禛的序跋等还原了顺治十四年《秋柳》唱和的经过,在对比分析了《瑯琊二子近诗合选》《阮亭诗选》等别集及清初诗人的唱和后,推断《秋柳》诗最初是以单刻小集、手抄本的形式在文人中传播,总结出康熙时期“和《秋柳》”的共时性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特点。在第二部分,贺老师总结了乾隆以后“和《秋柳》”类型的分化与功能的扩展,“和《秋柳》”在类型上从以和意为主转向以和韵为主,原因在于同一题材的追和的局限性和乾隆时期文字狱的影响,“和《秋柳》”在主题上与《秋柳》原作脱离关系,而只用其韵,这种现象成为乾隆以后的主流。与此同时,《秋柳》诗的功能进一步扩展,不再限于文学唱和,在书院教育、课艺训练、应酬交际、社团集会等都被广泛应用。第三部分以道光以后的社会动乱为背景,分析了下层官吏、寒士文人“和《秋柳》”中抒情特质的回归,认为他们所表达的感伤情绪是王士禛《秋柳》诗的易代同调。最后,贺老师梳理了清人对《秋柳》四首的本事阐释和对《秋柳》的评价,总结了“和《秋柳》”与《秋柳》诗经典化之间的关系,认为《秋柳》的阐释与评价是“话题”的制造与发酵的过程,而“和《秋柳》”是创作领域的回应。和者和原作之间形成一种共生的关系,不断强化着《秋柳》诗的影响,促成了它的经典化。

贺老师讲述结束后,两位与谈人蓝青老师和耿锐老师分别对“和《秋柳》”的主题进行了评议。蓝青老师认为这次沙龙的内容充实,资料征引丰富,题目新颖,有很多可继续深入挖掘的空间,她建议将《秋柳》诗的阐释与“和《秋柳》”作为两个主题分别进行深入研究,并在细节上提出了有益的补充。耿锐老师认为“和《秋柳》”在清代的发展与汉赋的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处,这种文学现象值得深入探讨,提出了清代《秋柳》诗的负面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清人创作中持续“和《秋柳》”的观点。

在提问与讨论阶段,同学们就乾隆时期的《秋柳》诗创作情况、清代同类型的唱和现象、女性诗人“和《秋柳》”现象、域外唱和等问题与贺琴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贺老师都给出了详细的解答。本次沙龙进行了两个小时,涉及到文学现象、文学阐释等研究,以小见大,拓宽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



编辑:鞠岩 李静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