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俐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与学术的普及和传承》——在“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出版·阅读分享会上的发言

发布者:陈岩琪发布时间:2021-11-11浏览次数:171

1019日下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出版70年暨‘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出版·阅读分享会”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举行。

分享会上,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哲学部副主任刘跃进,中华书局总编辑周绚隆,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赵敏俐,北京大学教授钱志熙,北京大学教授张剑,就人文社古典文学出版、阅读及研究与普及的关系等话题做了精彩发言。

以下为我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赵敏俐教授的发言稿。



非常高兴能来参加今天的活动,这次主题是让我们谈谈普及,谈谈学术,再谈谈传承。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给了我很大帮助,在我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起的作用特别大。我来之前带了两本书,一本是《汉魏六朝诗选》,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还有一本是《楚辞选》,1980年出的。我是77级本科生,我们783月上大学,当时学术界的研究著作还很少,我们的教材还带有很强的时政痕迹。后来游国恩等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重新出版,我们才算有了比较好的古代文学教材,除此之外其它参考书很少。人民文学出版社当时出的各类古代文学作品选本就是我们特别宝贵的“教材”。

我大学在沈阳读书,我买这些书的时候,是在沈阳太原街的新华书店。那时差不多每隔一两个星期就去一趟,专门等着看人民文学出版社是否又出了这样的书。后来我买了好多本,《诗经选》《李白诗选》《杜甫诗选注》《三曹诗选》等等,这些书给我的帮助特别大。一开始学文学史,让我对它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学习作品选,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多的认识。这激发了我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想进一步学习,很快就觉得朱东润的作品选不够用了。但那时候看原典,我们的文化水平还不够,看不了。这时候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这套书,就在一般读者阅读和专业古典文学的研习之间搭建起了很好的桥梁。

这套丛书质量非常好,虽然看起来是普及读物,但实际上都是大专家写的,水平特别高。我看这些书的印象到现在还非常深,比如《诗经选》是余冠英先生选的,余先生的《诗经选》选得比较全,除了《国风》之外还有《雅》《颂》方面的很多东西。《诗经选》里面还有翻译,译得很好,有些翻译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比如《芣苢》,余先生当时翻译说:“车前子呀采呀采,一把一把采起来。”(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说得很有意思,很通俗。

我印象最深的有两本书,一本是王伯祥先生的《史记选》。那个选本真的非常好,注释既详细又准确,而且点评特别到位。我对《史记》这个书特别喜欢,就是因为读了王伯祥先生的《史记选》。《史记》为什么吸引人?因为里面写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司马迁写那么多人物,如果我们仅看《史记》“三家注”(指《史记》的古注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等等,可能不是特别了解,因为这些古注在当时还看不太懂。但是看王伯祥的《史记选》,给我的印象就特别深。他注的好,我们很容易读懂,里面有几个特别重要的人物,比如项羽、李广,还有武安侯(田蚡)、韩信等等很多人,都是在看了这个选注本之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在想,我们现在的历史著作,给我们列的都是一些干巴巴的条目。但实际上历史是写人的,人物是历史很重要的核心内容,《史记》是把活生生的人展现在我们面前,一直到现在,它还在影响着我们。《史记选》在人物解读方面做得特别好,所以王伯祥先生的《史记选》给我印象特别深。

第二本就是马茂元先生的《楚辞选》。他的注释也非常好,我特别喜欢。我们都知道屈原很伟大,他主要的作品是《离骚》,但是《离骚》不容易读懂,而《楚辞选》对《离骚》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节分成几个层次都有讲解,一层一层的分析,分析得特别细致,让我们能够很好的把握住《离骚》的脉络。我后来看到很多人,包括中国的学者、外国的学者,常有人说《离骚》有什么好的?那几句话翻来覆去地说,在里面发牢骚。我觉得这些人恐怕没有认真读过《离骚》,他们如果读读马茂元先生的《楚辞选》,看看人家怎么分析的,就知道《离骚》到底是怎么写的了。我也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才认识到,《离骚》是诗人屈原的呕心沥血之作,绝对不是他心里有一点忧愁,于是就反反覆覆地发牢骚,或者即兴而出就写出了这样一首名诗。我们知道杜甫写诗要苦吟的,司马相如为了写一篇赋,也要好几个月呕心沥血地创作。由此我们再看《离骚》的创作,你仔细的研读,就会知道这篇作品多么了不起,它绝对不是屈原仅凭片刻的感情喷发而成的即兴之作,更是呕心沥血的创作。《离骚》的书写,有一个特别清晰的情感逻辑,表面上似乎是反反复复地诉说,实际则是情感抒发的一层一层递进,如浪峰波谷般跌宕起伏,最后达到情感的顶峰。我认为马茂元先生的《楚辞选》是到现在为止对《离骚》分析最好的选本,它把这首诗的情感逻辑关系做了最为清晰的阐释,对我的学习帮助极大。

马茂元先生是一个才子,很有才气,他这个书文笔好,带有很强的抒情性。这里有感情、有才学,确实是影响了我。我觉得这本书真的达到了普及、提高和传承三者的结合。我上完大学后就一直在大学当老师,在教学生学习《楚辞》的时候,马茂元先生的《楚辞选》一直是我很好的范本,因为它教给我怎样讲《楚辞》,这本书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

还有《汉魏六朝诗选》,我读得很细致,书里收录了汉魏六朝重要的作品。这本书也是余冠英先生选的,选得比较全,介绍得也比较好,我对这段文学史比较喜欢也跟这个书有关,我以后做研究,一直以汉代诗歌为主,也与学习这本书有关系。

就这套丛书的出版而言,人民文学出版社真是做了件功德无量的事。普及的工作不是很好做,我在大学教书这么多年,越来越感到普及工作的重要性。这个重要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古代文学有这么多作品,但是到现在,社会大众对古籍的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做一些普及的工作。二是这个普及工作要做好,实际上非常难。我常常在想,现在大学老师都在忙着写论文,写论文可以评职称、定等级,这自然是现实需要,也为大学教书积累更多的学术素养。但是从给社会做贡献来讲,大学者写普及性的著作可能更有意义,因为这是为社会所做的另一种贡献,影响更大。所以这些年我也一直在想,我们也应该做一点这方面的工作。前些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周绚隆先生约我也来写一本这样的普及性读物,我就编选了一本《先秦诗选》,后来也收到这套丛书里面,我感到很高兴。写作的过程还真是不容易,尤其是先秦两汉的文学作品,距离我们很远,属于文化的源头,文辞深奥,注释很难。有些字句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要把它注释得很准确,更需要有很好的学术基础。像《诗经》这样的经典,汉代人就已经说“诗无达诂”,当代学者要注释得更好、没有什么错误,做起来真不容易。

现在这套丛书中有些选本已经不是以前的本子了,学术在不断的往前推进,人民文学出版社与时俱进,也在不断推出新的东西充实进来。像《诗经选》,原为余冠英先生所选,现更新为褚斌杰先生的选注本。《李白诗选》原为复旦大学中文系选本,现在更新为薛天纬老师的选注本,都比以前的选本有了新的提高,体现了学术研究的进步。人民文学出版社这套丛书是精品,我希望他们越做越好。


赵敏俐

20211019日下午



来源:微信公众号“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

编辑:丁涵  陈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