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俐教授“《诗经》的意象创造与周文化之关系”主题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者:陈岩琪发布时间:2021-10-11浏览次数:378

2021109日(本周六)下午,“《诗经》的意象创造与周文化之关系”主题学术讲座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322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赵敏俐教授主讲,由熊明教授主持,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共同聆听了这次讲座。

讲座开始,赵敏俐教授就《诗经》研究中,多重视词语的释义,而鲜少论述《诗经》与周代社会关系的现状予以阐释,并以杜甫诗歌对唐代社会的折射为例,提出了《诗经》与周文化之间存在紧密关系的讲座主题。

赵敏俐教授分三个部分,有条不紊地向同学们一一进行讲述。一是从《诗经》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来挖掘周代社会的人文风貌;二是阐述了《诗经》中以周文化为底版的物象择取;三是发起了一个关乎艺术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学术思考,并以中国诗歌中的“风雅”与“比兴”传统作结。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赵敏俐教授作了《诗经》中“君子”形象的概念辨析,他指出《诗经》中的“君子”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好的修养和道德水平的集合体。并列出许多例子来帮助同学们理解,通过《卫风·淇奥》、《大雅·假乐》、《齐风·猗嗟》、《关雎》等等,向大家讲述了“君子”在《诗经》中的各种表现、理想的君子形象、以及周代社会的婚姻理想,并指出《诗经》确确实实是不可多得的纯真、高雅之诗。

在物象择取方面,赵敏俐教授由自然景物、服饰、配饰三个角度开始生发,并分别以《豳风·东山》、《召南·羔羊》、《秦风·终南》为例进行详细解释:景物中融合着诗人对文化的理解、衣服象征着主人公的身份、配饰歌颂着人物内在的品行……赵敏俐教授还亲手绘画,只为让古老的玉佩形象地出现在同学们眼前,帮助大家理解。最后,赵敏俐教授还阐释了艺术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那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赵敏俐教授讲述完毕之后,熊明教授分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一是对于经典的别样解读的独特意义;二是基于《诗经》文本对周代文化进行挖掘的重要性;三是如何在传统经典中挖出一个新的议题是广大学生应该思考的事情。

最后,老师和同学们都积极与赵敏俐教授交流讨论,表达思想,现场气氛热烈活跃,讲座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供稿:梁晓帆

供图:王子恒

编辑:丁涵 陈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