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团队——“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介绍

发布者:陈岩琪发布时间:2021-04-21浏览次数:2877

  一、团队建设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文学于200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最早的二级学位授权点。近年来,中华文化复兴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国家战略,及我校人文学科振兴发展,为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017年,团队被确定为中国海洋大学“十三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团队,并定名为“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

2018以来,在校、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团队加快了队伍建设的步伐,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团队在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已有6位教授,6位副教授,3位讲师。其中,博士生导师5位,繁荣工程二层次特聘教授1位、三层次特聘教授2位,青年英才一层次教授1位,三层次副教授3位。20199月,黄湘金教授获“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称号;2020年团队以韦春喜教授为带头人,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科技计划创新团队:儒家文化与文学关系研究创新团队(编号:2020RWC004),团队成员包括本团队的黄湘金、马芳、鞠岩、丁涵、李婧、柳卓霞、贺琴、孙玲玲等青年教师;2021125日,本团队成员熊明教授领衔、团队部分成员为核心的“传记与小说研究团队”,通过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指导组”的评审,被确定为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团队。

根据实际情况,2020年以来,团队对研究方向做了重新调整,初步形成了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唐宋文学、元明清近代文学、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等稳定的研究方向。各方向进一步凝练学术特色,并取得了部分标志性成果,团队建设有了新的突破。


二、团队定位

1、重视人才培养的导师群体。以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古代文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为依托,进一步凝练方向,形成合力,强化特色。以历代经典为中心,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开展系列读书会活动,提升团队总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2、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团队。团队成员目前也是我校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主要支撑力量,将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一流大学建设项目的支持条件,团结校内外同行专家,积极申报国家及教育部各类高层次项目,推出一批“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打造“蠡海文丛”学术品牌,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文化战略和重振人文学科的学校发展战略尽一份绵薄之力。不断提升团队学术水平,把团队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优秀团队。

3、有活力的学术交流平台。大力拓展与海内外高校、学术机构的合作交流,围绕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论题,通过主办学术会议和学术集刊,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种方式,有计划地积极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团队的影响力。

4、关注现实的传统文化传播和普及基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积淀了许多至今仍值得提倡的优秀传统。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之外,立足地方文化建设与发展需求,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加强合作,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地方传统文化研究等方面,发挥智力优势,有所作为。


三、团队成员简况

团队现有教师15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


1、刘怀荣,中国海洋大学“繁荣人才工程”二层次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重点研究团队负责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魏晋南北朝唐代文学、中国诗歌与诗学、中国传统文化。兼任全国乐府学会副会长,青岛古典文学研究会会长。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后期资助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4项,在研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文史哲》《社会科学战线》等刊物发表论文160余篇,40余篇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和《文学理论》、《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在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唐诗宋词名篇导读》、《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中国早期文化与诗歌研究》《沈鸿烈研究》《儒家思想与传统文化研究》等学术著作30余部,《魏晋南北朝歌诗研究》入选2019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库。主编《崂山文化研究丛书》第一辑(7本)、第二辑(6部)。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项(一项排第三)、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主持建设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2门,首位获山东省省级教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独立获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4次,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1次。是山东省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山东省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第二届委员。


2、李扬,香港大学哲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研究方向负责人,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青岛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美国民俗学会(AFS)终身会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富布赖特学者,中国民俗学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组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省部级课题等多项,专著《中国民间故事形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被收入“中华民族文化经典学术数据库”,出版《新编美国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三联书店,2020)、《人与兽:一部视觉的历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台湾大地出版社,2002)、《消失的搭车客》(三联书店,2018)、《民间文学研究新视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都市传说百科全书》(三联书店,2020)等专著、译著、编著10余部,在《民俗研究》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等数十篇,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等各类奖项30余种,主讲的课程《民俗学》入选山东首届高校百门精品课程,获“首届青岛市百名优秀引进人才”“中国海洋大学教学名师”“青岛市高校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3、熊明,字伯亮,号耕烟堂。文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繁荣工程”三层次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魏晋南北朝唐宋文学研究方向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传记与文献、中国古代小说与文献、汉唐文学与文献。2009年(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亚洲语言文学系访问学者。2018年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驻访学者。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杂传叙录、整理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太平广记》与汉唐小说研究”“汉魏六朝杂传辑校与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汉魏六朝杂传叙录”“唐人小说与民俗意象研究”“封建制度的变革与初盛唐文学”、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唐五代杂传记辑校”以及其它多项省级人文社科项目的研究工作。完成《中国古代小说史论》《汉魏六朝杂传集》(全四册)《唐人小说与民俗意象研究》《汉魏六朝杂传研究》专著六部,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家族》等著作,参与编写《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唐宋传奇鉴赏辞典》等多部教材、辞典。另出版诗集《这样的你》。发表论文百余篇,多篇论文先后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民间文学年鉴》等全文转载、摘要或题解。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

4、韦春喜,山东兰陵人,文学博士、博士后,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繁荣人才工程”三层次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高等学校“儒家文化与文学关系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先秦两汉文学研究方向负责人,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赋学会理事、中华文学史料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中国古代诗歌题材类型研究”“先秦两汉政治制度与文学”“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制度与文学研究”等本科、研究生课程。目前主要侧重于先秦两汉文学、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制度与文学、古代文体与诗歌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导师能力提升项目、山东省名校工程“书法艺术与书写训练”课程建设项目等多项。已出版专著《宋前咏史诗史》1部,参著(编)5部;在《文学遗产》《文史哲》《史学史研究》《宗教学研究》等发表论文50余篇,代表性成果有《公孙弘与<举贤良文学对策>若干问题的考察》《秦代文书行政制度与公文关系刍议》《汉代对策文刍议》《汉代赋选与大赋文本特征》等。其中,多篇被《文学研究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社会科学网等转载或摘录。相关成果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5项,其他市厅级奖励多项。


5、薛海燕,女,19743月生,山东菏泽人。文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元明清近代文学研究方向负责人。1990—2000年在山东大学连续读本(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古代文学专业元明清方向)、博(古代文学专业近代方向),199419972000年先后获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硕士生期间师从袁世硕先生,博士生期间师从郭延礼先生。研究重点为近代女性文学(尤其是近代女性小说)和明清小说。承担“中国文学史”“中国小说史”“近代小说研究”等课程。完成或在研国家社科、教育部及省市级项目多种。曾获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优秀教学成果奖多项。已出版学术专著4部(《红楼梦:一个诗性的文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近代女性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民初女性小说作家研究》2015年;《近代视阈的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是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理事、山东省近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青岛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秘书长。


6、黄湘金,男,1981年生,湖南邵阳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青年英才工程”第一层次)、博士生研究生导师。20178月至20186月在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任访问学人。主要从事明代至近代的文学与文化研究,近期专注于清末民初的女子教育、女性文学领域的研究。迄今为止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项(一项完成,一项在研),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学术月刊》《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台北)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史事与传奇:清末民初小说内外的女学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主编大型史料集《近代女学生教育文献汇存》(全56册,北京燕山出版社,2019年)。所获重要学术奖励有:第二届“妇女/性别研究优秀学位论文”(2008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2012年)、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2020年)。2019年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人才工程。

7、孙兰,女,文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诗歌、魏晋南北朝文学及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出版专著《谢朓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项目多项,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经费资助项目等。


8、鞠岩,男,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孟浩然研究会理事,青岛市古典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曾获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第八届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并有部分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


9、马芳,女,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青年英才三层次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唐文学研究、新出土文献和“诗经学”研究。先后在《复旦学报》《江海学刊》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王肃《诗经》学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出土文献及佚文献文艺思想研究”(第二完成人,已结项)。

10、丁涵,男,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青年英才三层次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先后在南京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哲学学士、硕士及文学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兴趣为汉魏六朝文学和海外汉学。近年来致力于结合文体学与历史地理学来探索中国纪行文学,相继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CSSCI来源期刊论文8篇(被《新华文摘》纸质版和数字版转载共2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1篇)、THCI(台湾人文及社科引文索引核心期刊)论文2篇、国际英文匿名同行评议期刊论文1篇,并主持各级科研项目3项。

11、李婧,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任中国海洋大学文新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科研方向为汉魏六朝文学与文论、《文心雕龙》、《昭明文选》、黄侃的文学研究等。《文心雕龙》学会会员,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会员,青岛市古典文学学会会员。自2011入职以来,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一项、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项、市厅级及校级科研项目各一项。在《民俗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代表作有《黄侃对民间俗语的研究》、《论‘五四’新文学革命对<文心雕龙>理论研究的影响——以杨鸿烈《<文心雕龙>的研究为例》、《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从<文学发凡><文论十笺>》等。其中,《黄侃对民间俗语的研究》获2016年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三等奖。2016年出版《黄侃文学研究》专著一部,获山东省第三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先后承担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文史要籍导读、《昭明文选》导读、历史文化专题等,并在智慧树慕课平台讲授《中华传统文化趣味谈》,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积极参与传统文化与文学的弘扬活动,多次担任青岛市诗歌及国学竞赛评委。


12、彭敏哲, 20176月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硕博连读)。20168月至20172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培养。20179月至20208月供职于中山大学中文系。20208月受聘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青年英才工程”三层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近代以来文学与文化,包括女性文学、现当代诗词、视觉图像等多个研究领域,在《学术月刊》、《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截至202010月,已发表或接受CSSCI期刊8篇,其中B3篇,C1篇,并有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华文摘·数字版》转载。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广州市哲学社科基金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结项优秀)、江苏省社科基金1项。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蒹葭杯”诗词邀请赛诗组冠军、词组冠军等奖励。

13、柳卓霞,女,文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唐宋文学、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和“中国早期文化与诗歌研究”,主持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新唐书》文学叙事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成果:论文《李公佐〈谢小娥传〉、〈尼妙寂〉与〈新唐书·谢小娥传〉比较阅读》、《〈霍小玉传〉悲剧意蕴新探》《〈新唐书李贺传〉》与〈李贺小传〉比较——兼谈史传与文学传记之差异》《论侠,以武犯禁之士》《<新唐书>民间叙事刍议》等。

14、贺琴,女,文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诗学、地域文学与文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明清时期山左新城王氏家族文学研究”、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清代王士禛诗歌选本研究”、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明清时期王士禛家族著述考”、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宋弼《山左明诗钞》研究”等课题,参与“中国历代海洋文学经典”撰写、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诗歌史研究资料选辑”清代卷的编选,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曾获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出版专著《新城王氏家风》(合著),在《文献》《山东大学学报》《中国典籍与文化》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15、孙玲玲,女,文学博士。本科就读于山东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硕士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师从徐正英教授。201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傅刚教授。20189月至12月,受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的资助赴日本早稻田大学进行短期访学,主修日本“中国学”。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两汉文学、先秦两汉经学、《春秋》学、域外汉学等。先后在《中国典籍与文化》《郑州大学学报》《香港浸会大学饶宗颐国学院院刊》《殷都学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出版过《杜甫——儒风侠骨铸真情》(济南出版社,2014年版)专著一部。参与过国家、省部级项目三项。


四、团队近年重要成果简介2017—2020

(一)出版著作19


作者

著作

出版社

出版年份

1

刘怀荣

《以文化人——齐鲁文化的人文智慧》(1/3作者)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7

2

薛海燕

《近代视阈的明清戏曲小说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3

鞠岩

主编《语言·文字·文体研究》,(2/2作者)

齐鲁书社

2018

4

刘怀荣

主编《齐鲁传统文化》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8

5

刘怀荣、柳卓霞等

《中国早期文化与诗歌研究》

人民出版社

2018

6

李扬

《消失的搭车客:美国都市传说及其意义》(译著)

三联书店出版社

2018

7

刘怀荣

《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全三册)(第一主编,1/3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8

刘怀荣

主编《中国海洋故事》(民俗卷)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9

9

薛海燕

《近代女性文学史》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9

10

李扬

《民间文学研究新视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

11

李扬

主编《故事形态学研究新进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

12

黄湘金

主编《近代女学生教育文献汇存》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9

13

李扬

《白头鹰的隐形羽毛:新编美国民俗学概论》(译著)

三联书店出版社

2020

14

李扬

《都市传说百科全书》(译著)

三联书店出版社

2020

15

刘怀荣

《沈鸿烈研究》(合著,1/2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0

16

刘怀荣

主编《崂山文化研究丛书》第二辑(第一主编,1/2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0

17

刘怀荣

《儒家思想与传统文化研究》(合著,1/2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20

18

刘怀荣主编,薛海燕、纪丽真、柳卓霞副主编

《历代诗咏青岛总汇》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20

19

熊明

《唐人小说与民俗意象研究》(增订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0

(二)出版集刊5


作者

集刊名称

出版社

年份

1

刘怀荣

主编《青岛文化研究》第二辑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7

2

刘怀荣

主编《青岛文化研究》第三辑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8

3

刘怀荣

主编《青岛文化研究》第四辑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20

4

刘怀荣主编,韦春喜副主编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第一辑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20

5

刘怀荣主编,韦春喜、熊明副主编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第二辑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20


(三)发表论文82

其中权威期刊《文学遗产》3篇,其他核心期刊21,《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文摘刊物全文或主体转载11篇次)

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4


作者

论文名称

期刊名称

年份、期数

1

韦春喜

《秦代文书行政制度与公文关系刍议》

《文学遗产》

2018年第1

2

韦春喜

《公孙弘与<举贤良文学对策>若干问题的考察》

《文学遗产》

2019年第6

3

丁涵

《论两晋南北朝谱牒修撰与家世文学书写》

《文学遗产》

2020年第6

4

刘怀荣

《阮籍<咏怀诗>的生命思考》

《光明日报·文学遗产》

201861113

5

薛海燕

<莺莺传>中的转折复句及其心理表达趋向——兼论“自传说”》

《励耘学刊》

2018年第1

6

薛海燕

《古代史传文学的传统》,《光明日报·文学遗产》

《光明日报·文学遗产》

2018730日第13

7

贺琴

《稀见王士禛诗集三种考述》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8年第3

8

李婧

《四库底本<周易洗心>考论》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8年第1

9

刘怀荣

《魏晋南北朝歌诗的娱乐本质与文体特征》

《乐府学》第十九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6月版

10

李扬

《灰姑娘的亚洲起源:广西壮族的故事讲述者》(译文,第2译者)

《民族文学研究》

2019年第3

11

李扬

《从语义标注文本中推定普罗普的功能项》(译文,第2译者)

《民俗研究》

2019年第4

12

熊明

《唐人小说中的秘境与秘境的进入》

《贵州社会科学》

2019年第11

13

丁涵

《江山入赋——宋代纪行赋中的文本风景与历史地理》,《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海大B),2019年第2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

14

李婧

《论“五四”新文学革命对<文心雕龙>理论研究的影响——以杨鸿烈《<文心雕龙>的研究为例》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四十八辑

20196

15

刘怀荣

《汉唐诗文中的琴瑟寓意》

《光明日报·文学遗产》

20209713

16

刘怀荣

《刘禹锡、白居易“扬州唱和”及其文学史意义》

《中国诗歌研究》第二十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10月版

17

李扬

<罕王>的平行式——中国南方广西中西部壮族史诗》(译文)

《民族文学研究》

2020年第3

18

韦春喜

《汉代赋选与大赋文本特征》

《中山大学学报》

2020年第4

19

韦春喜

《汉初藩国文学集团形成的深层原因》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20年第4

20

韦春喜

《秦汉之际士子的皇权、皇帝印象与游离心态略论》

《孔子研究》

2020年第5

21

黄湘金

《地方士绅与晚清女学》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年第3

22

丁涵

《以辞赋为“说部”——论〈花月痕〉小说中的用赋艺术》

《明清小说研究》

2020年第2

23

丁涵

《划界与越界:元赋中的“正祀”“淫祀”叙述及其文化内涵》

《江海学刊》

2020年第3

24

黄湘金

《杜清持与近代广州女子教育》

《中国志方志》

2020年第5



论文被转载11篇次


作者

文章名称

原刊物

刊物

1

韦春喜

《秦代文书行政制度与公文关系刍议》

《文学遗产》2018年第1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8年第9期全文转载;《文学研究文摘》2018年第3期转载3000字;《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8年第3期摘要

2

刘怀荣

《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的发展与特质》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9年第1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99期全文转载

3

刘怀荣

《“诗可以怨”与“发愤著书”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2

《新华文摘》2019年第16期论点摘编;《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9年第4期“学术评论”栏主体转载

4

韦春喜

《公孙弘与<举贤良文学对策>若干问题的考察》

《文学遗产》2019年第6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3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第2期摘要

5

刘怀荣

《梁武帝制礼作乐与歌诗之关系》

《中原文化研究》2019年第6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20年第6期全文转载

6

韦春喜

《汉代赋选与大赋文本特征》

《中山大学学报》2020年第4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11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第5期主体内容转载

(四)主持各类项目共35

1、主持国家项目(10项,入选文库、重大、重点项目各1项)


主持人

项目名称、编号

项目性质

备注

1

熊明

《中国古代杂传叙录、整理与研究》(20&ZD26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2020立项

2

刘怀荣

《魏晋南北朝歌诗研究》(19KZW055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2020立项

3

刘怀荣

《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诗表演及文体综论》(20AZW006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2020立项

4

刘怀荣

《中国早期文化与诗歌研究》(11FZW046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20188月结项

5

韦春喜

《汉代仕进制度视域下的汉代文学研究》(13BZW044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20193月结项

6

鞠岩

《唐代中书舍人与文学考论》(13CZW033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2019年结项

7

李扬

《海外藏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 数据库建设》(16ZDA16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重大项目子课题

在研,202112月结项

8

薛海燕

《晚清报刊文献与中国文学转型研究》(15ZDB077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晚清报刊文献与中国文学文体转型”

在研

9

薛海燕

《南社文献集成与研究》(16ZDA183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南社小说集成与研究”

在研

10

贺琴

《明清时期山左新城王氏家族文学研究》(19FZWB009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2019年立项,在研


2、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


参与人

项目名称

项目性质

参与排序

1

鞠岩

《唐人编选诗文总集叙录及散佚诗文总集的整理与研究》(15BZW046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第三位

2

刘怀荣

《传统儒家伦理的当代嬗变及价值研》(16BKS104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6-2021

第二位

3

李婧

<文心雕龙>汇释及百年“龙学”学案》(17ZDA253)子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第二位




3、省部级项目(主持8项,参与1项)


主持人

项目名称

项目性质

备注

1

柳卓霞

<新唐书>文学叙事研究》(18JHQ035

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

2018年立项,在研

2

熊明

《唐五代杂传辑校》(2047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

2020年立项,在研

3

刘怀荣

《沈鸿烈研究》(17CWTJ10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

已出版

4

刘怀荣

《历代诗咏青岛总汇》

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发改委、山东省财政厅等六部门“齐鲁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第一批重点项目”《历代诗咏齐鲁总汇》子课题

已结项

5

薛海燕

《海上丝路视阈的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16BZWJ06),

2016年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在研

6

贺琴

《清代王士禛诗歌选本研究》(18DZWJ04

2018年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

在研

7

李婧

《章黄学派与20世纪古典文学研究》(18DZWJ01

2018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在研

8

孙兰

《魏晋北朝山水诗中的道教山水书写》(20CZWJ09

2020年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立项

在研

9

鞠岩

清编《全唐文》校笺

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陕西省出版基金项目

负责其中的41卷唐文校笺,在研


(五)获奖



获奖者

获奖成果

奖项名称及等级

1

黄湘金

专著《史事与传奇:清末民初小说内外的女学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2020年)

2

熊明

专著《汉魏六朝杂传集》(全四册)

2020年山东省第34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一等奖

3

韦春喜

论文《秦代文书行政制度与公文关系刍议》

2020年山东省第34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4

李婧

专著《黄侃文学研究》

2017年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三等奖

5

韦春喜

论文《公孙弘与<举贤良文学对策>若干问题的考察》

2020年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6

韦春喜

论文《秦代文书行政制度与公文关系刍议》

2019年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7

李婧

专著《黄侃文学研究》

2018山东省32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8

刘怀荣

专著《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

(全三册)

2020年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五、学术交流

(一)主办国际会议1


时间

地点

会议名称及简况

1

2018112—4

青岛索菲亚大酒店

中国文学史观与文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参会专家90余人,提交论文80余篇。


2018112-4日中国文学史与文学史观国际学术研讨会合影

(二)主办其他各类学术会议18

1

20171029

中国海洋大学

与青岛古典文学研究会联合主办青岛市古典文学研究会2017年年会暨“齐文化与崂山道教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

2

2018915

青岛传汉堂(青岛市北区同乐三路1号)

与青岛市孔子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纪念孔子诞辰2569周年座谈会”

3

20181111

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第一会议室

承办王蒙先生系列学术活动——“致敬经典:中华传统文化青年论坛”

4

20181130—122

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第一会议室

团队与《孔子研究》编辑部中《齐鲁学刊》编辑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青岛市古典文学研究会联合主办“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暨青岛市古典文学2018年学术年会”



5

20181213

中国海洋大学

主办青岛民间文艺家协会“民艺论坛”, 负责人:李扬教授

6

2019620

中国海洋大学

主办“传统文化与先秦两汉文学研究研讨会暨学术沙龙”

7

2019720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教材(高校版)启动暨研讨会

8

20191011—12

中国海洋大学

主办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论坛,全国各高校7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论坛

9

20191019

中国海洋大学

召开“中国海洋文学分体选注”项目推进研讨会

10

20191026

中国海洋大学

与青岛古典文学研究会在胶州共同主办“张谦宜与青岛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暨青岛古典文学研究会2019年学术年会”

11

20191115-17

中国海洋大学

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高层论坛”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及驻青高校的60余名学者及我校20余名研究生参加本次会议

12

2020118

中国海洋大学

主办“经典阅读研讨会”

20191116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高层论坛”会议照片


2020118日“经典阅读研讨会”部分学者合影


13

2020620

腾讯会议

主办首届“儒学、制度与古代文学”山东省青年学者论坛

14

2020627

腾讯会议

主办年度“团队建设工作线上研讨会”

15

202116

腾讯会议

承办第一届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工业文明演进中的媒体、性别与文学”线上论坛


2020620日首届“儒学、制度与古代文学”山东省青年学者论坛


202116日第一届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

——“工业文明演进中的媒体、性别与文学”线上论坛


16

20191013

中国海洋大学

主办“民俗文化学术沙龙”

17

2020510

中国海洋大学

主办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学术沙龙“香与文学及士人的日常生活”,主讲人:熊明教授

18

2020621

腾讯会议

主办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学术沙龙“如何认识先秦文献的汉代传承及其价值”,主讲人:赵敏俐教授

(三)参加学术会议40余人次,部分会议列举如下


时间

地点

会议

备注

1

201710 20-23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

乐府学会第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乐府歌诗国际学术研讨会”


刘怀荣教授主持大会主题发言,提交论文《魏晋南北朝歌诗研究三题》,当选学会副会长,乐府学会为国家一级学会。

2

20171029

贵州贵阳

中国民俗学会2017年年会

李扬教授参加,提交论文UNESCO 非遗评审落选项目例析》,担任分会场主持人

3

201711 24—27

曲阜师范大学

东亚儒学研讨暨“一带一路”儒家文明创新联盟成立大会

刘怀荣提交论文《儒家文化对中华上古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4

2017124—9

韩国济州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政府间委员会第12次大会

李扬教授作为UNESCO中国民俗学会非遗评委参会

5

2018112—4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团队全体成员参加“中国文学史观与文学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李扬、薛海燕、韦春喜、鞠岩担任分会场主持人和评议人,团队师生共同提交论文14

6

20181123-27

广东广州

中国民俗学会2018 年年会

李扬教授参加,宣读《布鲁范德都市传说搜集与研究述评》,担任分会场主持人

7

2019825-26

济南

山东大学主办“中国小说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

薛海燕教授当选“南社与柳亚子学会”秘书长,其论文《红楼梦与清初拟晋唐小说》获一等奖

8

2019920-23

济南

山东大学主办“古典与现代:七十年中国诗学理论与批评”学术研讨会

刘怀荣教授提交论文《“诗可以怨”与“发愤著书”说》,并做大会主题发言

9

20191117-19

北京

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及数据库建设研讨会

李扬教授担任海大团队负责人


10

20201214-19

法国巴黎(线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政府间委员会第15次大会


李扬教授作为UNESCO中国民俗学会非遗评委参加

(四)邀请名家讲学50余人次(从略)


六、团队主要研究方向简介

(一)先秦两汉文学研究

本方向现有教师4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均具有博士学位,2人具有海外留学或研究经历;方向负责人为韦春喜教授。

左起为:马芳、丁涵、韦春喜、孙玲玲

本方向教师在先秦两汉文学、文献和经学等领域,特别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制度与文学、古代诗文与文体学研究、历代赋体文学、海外汉学研究、《春秋》学、《诗经》文献等方面成果较为丰硕。在《文学遗产》《文史哲》《浙江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出版及参与编写的著作6部;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1项。相关成果《秦代文书行政制度与公文关系刍议》获2020年山东省第三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9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公孙弘与<举贤良文学对策>若干问题的考察》获2020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由韦春喜教授领衔的“儒家文化与文学关系研究”团队获批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

目前本方向承担的本、硕、博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先秦两汉儒学与文学、先秦两汉政治制度与文学、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制度与文学研究、汉代辞赋与文化研究、《诗经》导读、先秦两汉出土文献的检索及应用、古代散文经典选读、中国赋体文学经典选读、古代诗歌经典选读等。

(二)魏晋南北朝唐宋文学研究

本方向现有6名成员,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包括刘怀荣教授,熊明教授,孙兰副教授,鞠岩副教授,李婧副教授,柳卓霞讲师。方向负责人为熊明教授。

左起为:李婧、鞠岩、刘怀荣、熊明、孙兰、柳卓霞


本方向研究涉及魏晋南北朝唐宋文学各层面,尤其在诗与诗学、词与词学、传记与传记文献、小说与小说文献、《文心雕龙》、《文选》、唐宋制度与文章变革、青岛地方文学与文化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刘怀荣教授《魏晋南北朝歌诗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近年来获得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在内的省部级以上项目6项,包括熊明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杂传叙录、整理与研究”(2020)、刘怀荣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诗表演及文体综论”(2020)、柳卓霞博士教育人文社科后期资助项目“《新唐书》文学叙述研究”(2018)、熊明教授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唐五代杂传记辑校”(2020)、孙兰副教授山东省社科规划基金一般项目“魏晋南北朝诗歌中的道教山水书写”(2020)、李婧副教授山东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章黄学派与20世纪古典文学研究”(18DZWJ01)。出版专著10余部,其中包括如刘怀荣教授《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以文化人——齐鲁文化的人文智慧》《齐鲁传统文化》《中国早期文化与诗歌研究》《沈鸿烈研究》、《历代诗咏青岛总汇》、《崂山文化研究丛书》第二辑(主编,共6部,160余万字)、《儒家思想与传统文化研究》,熊明教授《唐人小说与民俗意象研究》(增订本)等。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山东省、青岛市社科重要奖项,其中熊明教授《汉魏六朝杂传集》(全四册)获得山东省第三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李婧2018年山东省第三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7年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三等奖,刘怀荣教授《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全三册)获青岛市第三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发表论文十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刘怀荣教授《“诗可以怨”与“发愤著书”说》一文,发表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先后被《新华文摘》2019年第16期论点摘编,《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9年第4期“学术评论”栏目主体转载。刘怀荣教授《汉唐时期琴瑟寓意的演变》,发表于《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209713版,李婧副教授《论‘五四’新文学革命对<文心雕龙>理论研究的影响》发表于《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196月 第四十八辑,引起学术界广泛注意和好评。本研究方向,经过磨合协调,逐渐形成以魏晋南北朝唐宋文学经典作家作品、经典文学理论著作、选本细读、唐宋文学制度与文学、传记与小说文献整理研究为特色的学术个性。

(三)元明清近代文学研究

本方向现有教师4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均具有博士学位,2人具有海外留学或研究经历;方向负责人为薛海燕教授。

左起为:黄湘金、薛海燕、彭敏哲、贺琴

本方向教师在元明清近代文学和性别诗学等领域,特别是清末民初小说界女作者群体研究、南社小说家群体研究、清末民初文学与女子教育的关联研究、山东新城王氏家族研究、近代词学研究、旧体诗词创作等方面成果较为丰硕。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黄湘金、贺琴、彭敏哲参与了本学科韦春喜教授领衔的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儒家文化与文学关系研究团队”。

目前本方向承担的本、硕、博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Ⅲ、中国古代文学Ⅳ、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专题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经典选读、清代诗词选读、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文学,另主持山东省高校视频公开课《红楼梦叙事趣谈》。

(四)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研究

本方向是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设立历史较长、最早设立的硕士生培养方向之一,2021年将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研究重点包括中国历代民间文学、民俗学、国际民俗学理论、中外民俗和民间文学比较、区域民俗文化与非遗调查研究等。方向负责人为李扬教授。

左起为:王新艳、宋宁而、李扬、马宏伟


本方向集结本院中文系马宏伟博士、文管系王新艳博士、国管学院宋宁而博士等青年教师,2017年以来取得一批新的成果。

李扬教授出版了《民间文学研究新视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故事形态学研究新进展》(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都市传说文库》(包括《消失的搭车客:美国都市传说及其意义》《白头鹰的隐形羽毛:新编美国民俗学概论》《都市传说百科全书》三部译著,分别由三联书店于20182020年出版),其中《消失的搭车客:美国都市传说及其意义》曾在京东、当当等网站名列文学类销量前茅,为学界开拓了都市传说文类研究的学术视野,在学界和社会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三联生活周刊》等报刊发表多篇书评;在《民族文学研究》《民俗研究》(均为CSSCI刊物)发表2—3万字的长篇学术译文3篇,其余论文、译文等7篇。在刚刚出版的《中芬三江民间文学联合考察文献汇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11)中,全文转载收录了李扬教授以前撰写、发表的4篇论文和学术译文。在2018年第3期的《民族文学研究》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吕微发表了15千字的长篇书评“《中国民间故事形态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史意义”,对李扬教授的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和阐释。王新艳博士发表了《中国海洋民俗发展报告》《民俗资源化背景下海洋民俗传承路径研究——以田横祭海节为例》等论文7篇,宋宁而博士发表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迁:对胶东渔村面塑祭祀习俗的考察》《传统文化重构的社会粘合作用研究:青岛鲅鱼礼风俗变迁考究》《海神信仰的“叠合认同”建构:基于山东周戈庄村“龙王—妈祖”信仰的调查》等民俗研究论文4篇,马宏伟博士在《世界宗教文化》(海大核心B级刊物)上发表论文《旧约中的他者想象与族群身份建构》,在中国台湾的《新亚论丛》上发表论文《中国文学替身情节的民俗原型探析》等,这些论文涉及民俗文化和民间文学多个领域,显示了年轻学者敏锐的学术视角和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

2017年以来本团队结项项目7项,包括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及青岛市、海大校级及横向课题;新立项年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2项,在研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在学术交流方面,李扬教授两次参加中国民俗学会年会并担任分会场主持人,作为UNESCO中国民俗学会非遗评审专家团队成员评审了多个非遗项目,并两次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委员会大会;主办了“民艺论坛”“民俗文化博士学术沙龙”等小型学术会议,并作为青岛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负责筹办举行了“青岛首届乡村手艺大赛”。王新艳博士参加了在日本松山举行的第5届东亚岛屿与海洋文化国际论坛并宣读论文,两次参加中国民俗学会年会并宣读论文。

(五)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研究

本方向是团队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结合点之一,不设专人,但多数团队成员和部分校内老师的研究,都与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出版专著《儒家思想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国早期文化与诗歌研究》《以文化人——齐鲁文化与中国人文智慧》《齐鲁传统文化》《劳山集校注》《崂山志校注》《沈鸿烈研究》等;主编《崂山文化研究丛书》第一辑(7部)、第二辑(6部),《历代诗咏青岛总汇》等学术研究丛书,并主持完成省市级及横向课题多项。团队每年与青岛古典文学研究会共同主办地方文化研究的学术年会,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传统文化研究学术年会。同时,编辑出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第1-2辑)、《青岛文化研究》(1-4辑)等集刊。本方向所做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不仅为青岛地方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拓展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也有其积极的意义。


七、团队未来发展规划

(一)团队未来重点任务

1、完成在研的国家社会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杂传叙录、整理与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诗表演与文体综论”。

2、联合校内外同行完成《中国海洋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第1-2辑(共四辑,前两辑预计15-20部)和《崂山文化研究丛书》第3辑(共五辑,本辑10部)。

3、凝聚全体成员的力量,将《蠡海文丛》打造成学界知名的学科学术品牌。

(二)各研究方向发展规划

先秦两汉文学研究

本方向未来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汉代制度与文学、先秦两汉《春秋》学、汉唐纪行赋、魏晋南北朝诗经学等领域,预计完成和出版的著作有《汉代仕进制度视域下的汉代文学研究》《汉唐纪行赋研究》《王肃诗经学研究》《宋型文化视域下的宋代咏史诗研究》《中国历代海洋辞赋全编》《中国历代海洋辞赋选注》等。拟申报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魏晋南北朝唐宋文学研究

凝练方向特色,以项目为依托,在魏晋南北朝唐宋歌诗研究、山水诗研究、传记整理研究、《文心雕龙》及《文选》研究、唐代制度与文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拓展,参与相关领域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开拓医疗文学研究、海洋文学研究等新领域,使之形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和研究特色。

预计完成和出版《<太平广记>与汉唐小说研究》(中华书局)《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魏晋南北朝歌诗研究》(人民出版社)《唐代中书舍人与文学考论》(上海古籍出版社)《唐代诗歌与文化研究》《章黄学派与20世纪古典文学研究》《<新唐书>文学叙事研究》《唐五代杂传辑校》《魏晋北朝山水诗中的道教山水书写》等著作;在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杂传叙录、整理与研究》的推进中完成一批系列成果;争取完成《中国海洋文学研究丛书》第一辑(7部)。

元明清近代文学研究

本方向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清末民初小说界女作者群体研究、南社小说家群体研究、清末民初文学与女子教育的关联研究、山东新城王氏家族研究、近代词学研究、旧体诗词创作等方面等领域。未来几年,在完成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南社文献集成与研究”子课题“南社小说文献集成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山东新城王氏家族研究”等项目的基础上,发表一批高层次论文。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预计完成和出版《近代女性文学史》《南社小说集成》《清末民初文学与女子教育》《山东新城王氏家族研究》《清代王士禛诗歌选本研究》《近代词学研究》《中国历代海洋小说选注》《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文学》等专著。

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研究

继续整合形成方向特色,依托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依据学术特色优势,在国际民俗理论研究和译介、民间故事形态学理论、中国历代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地方非遗与民俗文化调查研究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在完成在研各类课题的同时,未来几年争取申报1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发表一批高质量学术论文,预计完成和出版《西方民俗学译论集(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海外中国民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童话》(译著,陕西师大出版社)、《根在民间:民俗文化调查报告集》《走进田野》《中国古代民间海洋故事》(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青岛民间文艺研究》(年刊,青岛出版社)等学术著作。

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研究

继续开展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研究,办好《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青岛文化研究》两个集刊。近期争取所刊发论文被“中国知网”收录,远期争取其中之一入选CSSCI集刊;做好公众号(OUC传统文化研究)、网站的维护,对中心和团队工作进行宣传,扩大团队和中心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

预计完成和出版《崂山文化研究丛书》第三辑(10部)《青岛文化论集》《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唐诗名篇导读》等专著和教材;持续推出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合作的系列研究丛书——《蠡海文丛》;将经典阅读、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师生共同参与的经典阅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团队建设水平。开展“蠡海读书会”经典阅读活动,与《蠡海文丛》相呼应,共同打造团队和中心学术品牌。


编辑:丁涵  陈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