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海”读书会第二次活动纪略

发布者:陈岩琪发布时间:2020-12-14浏览次数:307

“蠡海”读书会第二次活动纪略

127日下午2时,“蠡海”读书会的第二次活动在学院320教室准时举行。此次活动为博士研究生专场,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20级四位博士生赵永江、石飞飞、宋昭、薛冰全部参加了读书会,另有部分高年级博士及硕士、本科生也加入了研讨。

此次活动由学院“青年英才工程”副教授彭敏哲老师主讲。彭老师准备周密,精心制作课件,为同学们展现了她的近期思考和最新研究成果,围绕“近代女性图像”问题,介绍了“近代中国女性自画像的形象建构”与“近代画报中的广东女性日常”两项内容。

彭老师由《云溪友议》所载薛媛自画像之事讲起,认为在这类记载中,女性“写真”的举动象征着婚恋中女性的被动身份与从属地位。而至近现代,女画家们密集的自我画像,充分展现了在转型时代中女性的自我体认与主体建构。彭老师依次介绍了陈小翠、方君璧、孙多慈及潘玉良、关紫兰、郁风多位女画家的自画像作品,认为它们分别代表着闺秀才女、“正名”妓妾、都市名媛、抗战女杰四大形象类型。这种多样的自我形塑,关联着家庭出身、学校教育、商业文化、革命感召等多重因素。

在近代画报的语境下,华南女性的视觉形象展现出比较明晰的地域特色。彭老师以《时事画报》《赏奇画报》《点石斋画报》《图画日报》《时事报•图画新闻》为例,详细介绍了“自梳女”、新式女学生、英武女性三大形象群落,并分析了形塑过程中的话语立场与时代语境。

彭老师的主讲内容充实,展示的图像均经过精心挑选,“读图”尤为妥帖。活动原计划两小时,实际用时三个小时。讲解间隙,同学们也与彭老师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涉及“自画像”作品的代表性、近现代画风画派、女画家的身份认同、个别画作的解读以及近代画报的地域性、新闻性、呈现风格等诸多话题,深化了大家对“女性图像”问题的学术体认。

活动最后,主持人黄湘金教授进行总结,感谢彭老师光临读书会,认为这次活动别开生面,为大家的文学研究呈现了不一样的视野,并希望同学们后续就相关话题向彭老师经常请益。


【彭敏哲副教授简介】

1990年生,湖南株洲人,中国海洋大学“青年英才工程”教师,中山大学文学博士,中山大学特聘副研究员(2017—2020),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青年访问学者(2016—2017)。研究方向为近代以来的文学与文化。在《学术月刊》、《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并有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华文摘·数字版》转载。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广州市哲学社科基金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结项优秀)、江苏省社科基金1项。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蒹葭杯”诗词邀请赛诗组冠军、词组冠军、中华大学生研究生诗词大赛词组亚军、诗组优异奖等奖项。


来源:微信公众号“蠡海读书会”

编辑:丁涵  陈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