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阅读研讨会”上的发言

陈岩琪

发布者:陈岩琪发布时间:2020-11-12浏览次数:288

各位老师好,同学们好!我是中国海洋大学2016级本科生陈岩琪。很荣幸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写作心得,也很高兴能有机会回顾发表于《博览群书》2020年第10期的《韩愈,那诙谐的<落齿>》,希望能有些许新的体会。

说到写作契机,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刘怀荣教授,在刘老师开设的本科课程“唐诗宋词名篇导读”上,我得知了《博览群书》“校园悦读”的征稿,在与老师交流沟通后,决定做一次尝试。当时我正在阅读韩愈诗集,在刘老师的指点下,选择了《落齿》这一韩愈众多诗歌中比较特殊的诗歌,作为我细读的文本。起初我急于动笔,但苦于无从下手。幸而有刘老师的引导才有了头绪。从基础的疏通诗歌难解字词,到诗人写作背景的确认,再到对《落齿》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大纲和正文的反复修改,整个过程都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写作方面的很多误区,这对我往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有极大帮助。

《韩愈,那诙谐的<落齿>》一文,是从《落齿》诗入手,着眼于韩愈对自身“落齿”现象的关注,以探究其“惜齿情”背后更深层次的情感蕴涵,及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和影响。从内容上,全诗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前十六句的叹老忧死之情,之后八句的自我宽解以及最后十二句的达观自嘲。这其间包括了韩愈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落齿”之事的经历、认识、接受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和情感变化,塑造出一位因身体变化而出现情绪波动的真实的诗人形象。虽然韩愈还有不少关于白发、体羸、目瞀、耳衰等衰老病身的诗作,但就频率来看,韩愈还是对“落齿”最为重视,可见,这件事对他来说,具有特殊意义。

《落齿》一诗不仅在韩诗中显得特殊,就是放眼韩愈及其之前的所有诗歌,此类题材都非常少见。周裕锴先生在《痛感的审美:韩愈诗歌的身体书写》一文中认为:“《落齿》诗也许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专门以人体为吟咏对象的诗歌”。从严格意义上讲,其实早在杜甫笔下就已有《耳聋》一诗,但二者的不同在于,杜诗中多是侧面描写,用比较隐晦的方式传达和强调耳聋这一事实,而韩愈则是直接书写落齿,不仅详尽地描述了齿落的过程及其带来的情感波动,还写了“落齿”这一现象的诸多细节,如牙齿掉落的数量、齿落对饮食造成的不便等

如若将“落齿”这一具体的生理变化延伸至“身体”的层面,我们便可从其中窥到韩愈诗歌身体书写的些许端倪。在韩愈之前,杜甫是较多以身体变化入诗的诗人,但杜诗多是借以抒发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等情感。而韩愈则是在杜诗的基础上,从个人身体意识入手,有意进行身体书写,特别是身体的衰疾书写。他不仅对诗歌题材、内容做了进一步的开拓,还在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上也做了创新,更重要的是,其诗歌表现出的“身体”色彩十分鲜明,已然成为众多诗歌题材中较为独立且特殊的一类。这也是在刘老师的引导下,我借《落齿》一诗对韩愈诗歌进一步的发掘思考,并以此完成了我的本科毕业论文。

回顾这篇小论文的探究和写作过程,我也有一些经验教训与各位师友分享,一是急于动笔要不得。这几乎伴随了我的整个写作过程,在积累和沉淀不足的情况下,我一度急于用字数来确定论文的完成,故而出现了很多不必要的粗心失误。二是没有充分的证据不可随意下论断性的猜测。论及韩愈在《落齿》诗中表达的政治情感时,我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韩愈于作此诗当年被贬的经历。但实际上,根据韩愈年谱,他被贬阳山当为贞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而《落齿》诗的创作时间目前只能大致确定为贞元十九年,并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落齿》作于韩愈被贬阳山之后,所以不能得出“《落齿》诗抒发了韩愈被贬阳山的苦闷之情”这一结论。三是常常抓不住重点,在文章中繁冗地罗列了很多材料,却只为证明一个很简单、次要甚至不相关的问题。这是在刘老师指出后我才意识到的,若没有经过仔细地思考、梳理和有针对性地搜集整理,即便论文字数再多,也很有可能会出现“做无用功”的情况。

最后,因这次写作经历,我深感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很多问题只有在真正进入探究和写作阶段,才能有更深的体会。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参加此次活动,期待以后有更多的机会与大家交流、学习,也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可以不吝赐教,给予我更多的指导建议!谢谢大家!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2020级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供稿/编辑:陈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