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阅读研讨会”上的发言

石飞飞

发布者:陈岩琪发布时间:2020-11-12浏览次数:330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2020级博士新生石飞飞,师从刘怀荣教授。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下面,我将从“我与《博览群书》”“文章内容概况”“文献述评写作心得”三方面进行今天的汇报。


1、我与《博览群书》

第一次关注《博览群书》是20171130日,当时“光明日报博览群书”公众号推送的标题是《写这29篇文章的30位学者,是学术天穹的明星,有的已灿然夺目,有的正冉冉升起。这30人你能不靠检索说出几位呢?》,标题瞬间激起了我的阅读兴趣,同时,我也感受到这本杂志期待读者参与的满满诚意。说来也巧,两年后的201911导师共同撰写《“竹林七贤”文学研究七十年》一文,发表于《博览群书》11期“每月聚焦:古代文学与新中国”栏目,同一期的作者还有刘跃进、李零、曾大兴、宁稼雨、宁宗一、石钟扬等学界前辈我想,能够有幸与导师及其他学界前辈共同出现在同一期刊物上,对我们每一位年轻人来说,都是特别珍贵、值得铭记一生的事情。

2、内容概况

我们的这篇文章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梳理总结了1949年以来,学界对“竹林七贤”的文学研究情况。据当时统计,这类成果有著作126部,论文812篇,大致涉及生平思想、诗文集整理、作品研究、比较研究、接受研究五个方面。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七十年来“竹林七贤”文学的研究,生平及思想研究,诗文集的整理校注,《咏怀诗》《声无哀乐论》的阐释等方面贯穿于整个“竹林七贤”研究史中,得到不断拓展与深化。研究方法与视角均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研究成果的数量、质量也有大幅度提升。但是,“竹林七贤”文学的研究,总体上还存在研究力量布局不合理和重复性研究等问题21世纪以来,《与山巨源绝交书》《养生论》《酒德颂》等不同文体的作品,以及阮籍、嵇康之外“竹林七贤”其他作家的作品,逐渐得到学界关注,“竹林七贤”接受研究呈上升趋势,但整体研究仍然稍弱。因此,我们建议:如何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避免重复,下一步研究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3、文献述评写作心得

文献述评旨在帮助研究同行,快速了解某个领域或某一专题的概况,既呈现已有研究成果,又指出尚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到下一步研究的思路与方向,助推研究走向深入、获得创新。这要求文献述评的撰写者,必须具备深入了解这一领域或专题的能力,同时,在领会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出准确、客观的诊断与剖析。目前,学界对文献述评的关注越来越多,也出现了诸如“怎样综述文献”的网课、讲座和文章。这既彰显了文献述评的重要地位,又从侧面反映出以往我们对“文献述评”写法的关注不足与缺失。

我深知,自己距离一名合格的研究者还有很大差距,也时刻警醒自己,勿做“好为人师”之举。因为活动的需要,下面,我主要结合已有的阅读和写作经历,浅显的地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在刘老师指导下,我们先后合作撰写了《20世纪以来唐宋咏史怀古词研究的历史回顾》《二十世纪以来王维与道家思想研究述略》《“竹林七贤”文学研究七十年》等5篇文献述评,也逐渐积累了几点心得:

一是写作过程。一篇文献述评的成型,大致需要经历十个阶段:搜集、存储、阅读、摘录、整合、提炼、运用、核对、完善和最终的材料归档。用“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来形容文献述评的写作过程,再合适不过了。写好一篇文献述评,需要保持耐心细致的阅读、客观谨慎的陈述,审慎的批判与反思等,这比较容易理解;但很多人没有认识到,合理的存储资料,方可事半功倍;将用完的材料分门别类进行归档,归档的是材料,更是写作的反思与心得,这样才能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事非经过不知难,要写一篇文献述评,我们需要在文献述评成型的每一个阶段,都做到精细化。

是写作方法。首先,要尝试多种数据库,尽可能网罗全部相关材料。同时,善于借助大数据和思维导图,准确把握研究趋势与动态;其次,要重视过程性资料,特别是在材料的搜集、存储等阶段,可以从时间、主题等不同维度,及时更新并保存过程性材料;再次,阅读材料需做到忠实呈现与批判审视的有机结合,摘录材料需随时标记清楚文献出处,整合提炼材料要脉络清晰、逻辑畅通,运用材料做到合理筛选和引用重点,核对材料要确保文献的可追溯和可信度。

三是写作心态一方面,我们要不惧怕付出时间和精力。信息时代,我们认可人工智能对研究工作的积极作用,但无论科技如何进步,作为个体的人对材料的感知与体验,是无法替代的。文献述评的写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下苦工夫,甚至是必要的笨工夫。另一方面,要做好不断修改的准备。随着新搜集、新阅读、新分析的材料出现,我们最初拟定的逻辑框架,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某种调整,此时,要直面问题,不惧繁琐的调整,切勿做喊不醒的装睡者。

回顾过往,我对文献述评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不断加深的过程。本科阶段,我认为“文献述评就是罗列全部的研究成果”;硕士阶段,我认为“文献述评须提炼学界共识与研究路径,进而提出指导性建议”;现在,我逐渐认识到,“文献述评须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建构理论框架,承担着‘将研究引向采用新方法、选择新角度、表达新观点、获取新发现’的使命”。

同学们,“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希望我们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多读多思多写多交流,“在‘博览’中看透历史与现实,于‘群书’里识尽精彩与繁华”。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



供稿:石飞飞

编辑:陈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