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文新先生莅临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学

发布者:马树华发布时间:2019-11-26浏览次数:418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文新先生

莅临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学

  

20191117日上午,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文新先生受邀来到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文新楼322室为我们带来了题为“从‘四大奇书’到‘四大名著’”的精彩讲座。此次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古代文学学科的熊明教授主持,共有师生60余人参加。

陈文新教授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文学史著作整理、研究及数据库建设》首席专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马工程重点教材编写专项)《中国古代文学史》首席专家,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武汉大学域外汉学与汉籍研究中心主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席团主席,中国儒林外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明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陈教授也是我校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陈文新教授将传统所说的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称为“四大正书”。这四部书是用理学的理论框架对儒家经典作了重新阐释,建构了一套新的儒学体系。“四大奇书”是指《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和《金瓶梅》。从“四大正书”到“四大奇书”,是以儒家传统义理对四大奇书进行重新阐释,这标志着全新的阐释标准的确立。

“四大名著”的产生可追溯至“五四”时期,其主要变化是以《红楼梦》取代了“四大奇书”中的《金瓶梅》。这直接影响到学术研究方向的变化,努力寻找原始作者及作品本意,成为此后较长时期的研究热点。但实际上,《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类小说文本,一直都处于变动状态,在其改编到定稿的过程中,作者并非一人。因此,花费太多精力去讨论原始作者是没有必要的,知人论世的方法对“四大名著”的研究并不适用。

在从“四大奇书”到“四大名著”的演变中,《红楼梦》之所以会取代《金瓶梅》,一是《红楼梦》可适应的读者群更多;二是《红楼梦》有较强的现代意义。陈教授通过对贾宝玉的分析,深入剖析了个人在现代文化当中的重要性;三是《红楼梦》在艺术上更加精致。

互动交流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如何客观地看待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何种程度的‘误读’更容易被读者接受”等问题,陈教授通过举例,详细地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最后,熊明教授表达了对陈文新教授的敬仰之情,认为陈教授所讲也堪称“经典”,自己只是在对“经典”进行阐释。熊教授指出,陈教授在讲座中提到的名著文本的研读和阐释方法,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领悟。陈教授对中国古典作品信手拈来,皆成文章,对四大名著的分析,尤其是对贾宝玉的分析,都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对我们以后阅读文学名著和深入作品本质,做了很好的示范。


本次讲座为我校“人文讲坛”的重要讲座,也是进入冬季以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中国传统文化”四场名家系列讲座的第四讲。

  

  

撰稿人:徐秀娟图片:徐秀娟

时间:2019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