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朱万曙先生莅临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学

发布者:马树华发布时间:2019-11-26浏览次数:452


1124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朱万曙教授,受邀来到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文新楼322室为我们带来了题为“古代文学的‘贯通’研究”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古代文学学科的熊明教授主持,共有师生90余人参加,其中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刘健也出席了此次讲座。


朱万曙教授现为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主编,曾任安徽大学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省“皖江学者”讲席教授。兼任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副会长、中国《儒林外史》(筹)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文学评审组评审专家。20174月,入选教育部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出版有《包公故事源流考述》、《明代戏曲评点研究》、《明清戏曲论稿》、《徽商与明清文学》等个人专著,主编《徽学研究资料辑刊》,为国家社会基金重大项目“《全清戏曲》整理编纂及文献研究”首席专家。

讲座伊始,朱万曙教授首先对在场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即在不同的阶段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抓住根本,加强能力的训练。随后,朱教授从当前学术研究存在的碎片化研究和思维固化的现象出发,分别从文史贯通、文体贯通和作家研究的贯通三方面入手强调古代文学“贯通”研究的重要性。

文史贯通方面,朱教授指出,文史哲不分家,借史释文是古代文学常用的方法。他从文学与经济的关系出发,以明清时期商人改变了明清文学的生态为例,结合“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分析,提出了文史贯通的重要性。思维的固化容易使研究者掉入文体分类的陷阱,朱教授强调古代文学研究要打通文体界限,注重文体贯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家作品。最后,朱教授以《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为例,强调作家研究的贯通。吴敬梓向来以小说家的身份被世人熟知,但我们却忽略了其诗人身份,因此作家研究需要贯通,要打破文学史的知识谱系,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才能更好的认识和理解作家及其作品。

讲座最后,熊明教授对朱万曙教授的讲座进行了总结,指出朱教授从学术研究的两个重要现象,即碎片化和思维固化出发,阐述了贯通的研究理念。从文史贯通、文体贯通和作家研究的贯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第一点,以学术名著《徽商与文学名著》为例,讲了徽商和文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文史贯通的重要性。第二点,中国古代很多作家诗文并重,唐代就有很多诗人写小说。只有做到文体贯通,才能对某些作家和作品理解的更为清楚。第三点,以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为例,吴敬梓作为小说家存在,但在他那个时代却更看重自己的诗人身份,将这两者打通之后,对《儒林外史》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同时也会更全面的认识一个作家的创作思想和创作理念。同时,熊老师还指出,讲座过程中朱教授谈及很多文史知识,比如版刻和版本的问题,相信大家也是收获满满,也希望大家可以好好领会朱老师讲座的深意。

本次讲座为我校“人文讲坛”的重要讲座,也是进入冬季以来,新闻传播学院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中国传统文化”四场名家系列讲座的第六讲。


(撰稿人:徐秀娟图片:徐秀娟)

2019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