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荐读001 | 文化治理篇

发布者:吴倩发布时间:2022-10-07浏览次数:10

Cultural Governance

「文化治理」





-01-


Rural Cultural Space Construction:Spatial Changes in Chinese Rural Cultural Governance
乡村文化空间营造:中国乡村文化治理空间转向


作者|傅才武,李俊辰

傅才武,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公共文化管理、文化政策和文化产业研究;李俊辰,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博士生,主要从事乡村文化治理与文化空间研究。

摘要


乡村文化治理受制于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体制,体现出治理对象和治理过程的统一,已经演变成为当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从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上来看,在国家制度和乡村生活秩序的共同作用下,乡村文化空间作为一种治理形式先后经历了“乡土中国时代”、“全能主义”时代、“乡政村治”时代和“城乡中国”时代的历史性变迁。进入新时期,随着乡村行政力量快速扩张与数字信息技术全面渗透,乡村文化既作为治理对象、又作为治理策略开始统一于空间结构之中,乡村空间既展示出乡村生活意义系统、也展现着基层的隐性文化权力网络,由此构成了乡村文化治理的空间转向。当代乡村社会经济空间、制度规划空间和公共文化空间的国家行政化的转向构成了当代中国乡村治理的基本趋势,建构了市场环境和数字信息技术环境下乡村文化振兴的政策通道。


[关键词]文化空间;公共领域;乡村文化治理;文化权力;空间生产






-02-


National Cultural Governance:New Dimension of Developing Cultural Industries

国家文化治理:发展文化产业的新维度


作者|胡惠林

胡惠林(1952— ),男,浙江省上虞市人,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与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主要从事文化产业理论与政策、文化战略与国家文化安全研究。

摘要



寻求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的文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人类财富的增长方式,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文化产业被认为是最能体现这一价值追求的实现方式。于是,文化产业在社会发展的层面上和全球化治理的层面上便超越了法兰克福学派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文化工业论转而成为用以克服和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的治理工具和治理手段。中国在经历了政治治理(“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治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后,正在走向文化治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克服与解决国家发展困境建构国家文化治理成为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和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出发点和新维度。国家文化治理的核心在于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不是为了经济,而是为了完善国家治理,是以经济--市场经济的方式实现文化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性转换,进而改变和重塑国家治理模式。

[关键词]国家治理;文化治理;文化产业治理性;国家文化治理





-03-

Three Faces of Cultural Governance
文化治理的三张面孔


作者 | 吴理财


收稿日期  2013-08-01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10ZD&018)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0-0430)

摘要



文化治理日益成为现代治理的一部分。本文分别从政治、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对文化治理的不同面孔进行初步分析,以便在理论上更好地理解文化治理。文化和文化治理往往具备政治的面孔,因为一定时期的文化观念总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并为阶级统治提供合法的意识形态支持。进入现代以后,文化治理的社会面孔越来越重要,并日渐渗透于社会的每一角落乃至意义和价值领域。如今,文化治理又日渐深入到产业发展之中,常常以其经济面孔示人。在实践中,文化治理的几幅面孔总是交融在一起,展现多样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治、社会、经济面向的文化治理各自所起的作用具有相似性,其实质都是透过文化和以文化为场域达致治理的目的。

[关键词]文化治理;政治面孔;社会面孔;经济面孔;文化发展





-04-

Tourism Drives Reconstruction of Rural Cultural Space in Ethnic Ar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A Four-dimensional Analysis Framework

乡村振兴视域下旅游驱动民族地区文化空间重构:一个四维分析框架*


作者 | 周梦等


* 项目来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林区振兴的IRT发展模式及其动态调适研究”( 编号:18CJY04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 究项目“特大城市绿色增长评价与演化模式研究”( 编号:18YJA630072),文化和旅游部专业研究生重点研究扶持项目“基于文旅融合的文化生态保护区空间再生产模式创新研究”(编号:WLRCY2019-069) 。


摘要



伴随着乡村旅游带来的流动性与现代性嵌入,民族地区乡村正经历着破碎化、脱域化、无序化等空间异化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本文从乡村空间的文化性出发引入滕尼斯的共同体概念,关注乡村文化空间中表征情感与精神维度的生命文化空间,并构建生态—生产生活生命四维一体的乡村文化空间系统。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体系,借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构建旅游驱动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空间重构的整体性分析框架。以贵州省黔东南州西江村为例,提出旅游驱动下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空间重构的三重策略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健全顶层设计与科学规划培育民族文化自信创新文化活态传承模式;优化利益分配格局,建立有效社区参与机制。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文化空间重构;空间生产;民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