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活动|青岛老城漫游记

发布者:吴倩发布时间:2022-09-19浏览次数:10

9月1日,在马树华老师和吴倩老师的带领下,选修“城市文化专题”课程的三年级本科生和部分中国史专业研究生赴青岛市老城区开展了课程研学活动。在充满历史气息的博物馆中探索古代家具的传奇故事,在艺术与创意碰撞的老城区街道中感受古朴与现代交融的氛围......


线

 ROUTE



#01 鲁作博物馆

#02 银鱼巷

#03 老舍公园

#04 青岛商会旧址

#05 广兴里








 鲁 作 博 物 馆


0 1



鲁作博物馆坐落于青岛市南区莱阳路28号,位于青岛市传统的历史文化旅游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是全国唯一一家展陈齐鲁地区古代家具、弘扬鲁班工匠精神的博物馆。






博 物 馆 建 筑 历 史



青岛·市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玺故居

○ 1926年 荷兰饭店 由俄罗斯人建成

○ 1931-1949年 丁氏旧宅。

○ 1935年卞之琳及其好友何其芳曾在此居住。

○ 1950年童第周、张玺、曾呈奎等设立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图片


#

前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海洋科学在青岛兴起,张玺、童第周、束星北、丁西林等大批著名科学家先后来到青岛工作和生活。而莱阳路28号甲,则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张玺曾经居住和工作过的地方。


1950年,张玺与童第周、曾奎呈三位著名科学家莱阳路28号共同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海洋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后来,该研究所发展成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玺担任副所长。自此以后,青岛作为中国海洋科学城的历史地位得以巩固。




   

 鲁作博物馆外观





2021年5月,依托莱阳路28号建筑原身,一座新的文化平台——鲁作家俱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张玺故居也以鲁作家俱博物馆的面貌全新亮相。



我国辽阔的疆域孕育了风格多样的家具类型,如京作、苏作、晋作和鲁作等家具品类。中华工匠之鼻祖——鲁班,又使鲁作家具“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开历代工匠工艺之宗。




鲁作家俱博物馆馆藏不同时期古家具,通过对这些古代家具进行修复保护、整理归纳、举办展览学术交流活动,使大家深刻地了解鲁作家具独特的艺术魅力、文化内涵和工艺特点。通过专业展陈方式把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展现出来,让大众亲身感受和认知“鲁作”文化的悠久历史、丰厚底蕴和泱泱齐鲁风采。




博  物馆  咖  啡



 此景不禁让人想起诗人卞之琳写下的《断章》:




⬜️ ◻️ ◽️▫️

银 鱼 巷


0 2



上街里·银鱼巷位于市南区中山路商圈宁阳路15号,是以青岛市南区宁阳路和寿康路交汇组成的百年老街区。街区内保存着多处青岛特色传统里院建筑,是德国殖民统治时期最早开发的街区之一。




来到银鱼巷,体验老城区街道的独特魅力,颇具情调的咖啡屋,充满文艺风的杂货铺,风格各异的街道墙绘......这里包容和开放的气息,仿佛每种文化都能找到其栖身之所,传统与现代相融合,艺术与创意相交织,银鱼巷构成了青岛市独特的城市文化的一隅。



银鱼巷长255米,街宽7米。南面是火车站,东面是警察局,西北是六街口。历史上,这条街有过很多名字。德占时期,名为Silberfisch Strase, 音译为斯普林茨叶街。日占时期,名为椎南町。收回青岛主权后,被命名为宁阳路。现在名字的银鱼巷,取名于这条街诞生之初的名字Silberfisch。德文的 “Silberfisch'” 译作“银鱼”,然而这个“银鱼”在当时的语境中并不是指海鲜“银鱼”,而是指帝国海军的一种不带星的上尉军街。




日占宁阳路北段街景


(资料来源:《青岛写真案内》,1918年出版)


街区内有多处传统里院建筑,里院是青岛独有的建筑形式,有着中西结合的特征,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德占初期,是在特殊殖民时期产生的具有青岛城市特色的民居形式。2020年初起,宁阳路街区开始进行保护修缮工作,并引入了微型博物馆、市集、原创主理人集合院,咖啡、古着、西餐、新中式等原创品牌商家,让老街焕发了新的活力。




老 舍 公 园


0 3



老舍公园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安徽路,呈南北走向,为敞开式公园。公园以水景为主导景观,北高南低。公园建有阶梯流水长廊,古树林立,是市民和游客常来休闲娱乐的地方。




来到老舍公园,马树华老师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老舍公园的历史和概况,以及老舍公园作为一个公共空间与周围街区和风景环境间的互动关系。







1999年,青岛市政府投资1000万元将公园改造重建,将公园命名为“老舍公园”,以纪念与青岛有着文化渊源的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公园南端立有“老舍雕塑”,基座正面刻有老舍夫人题写的“老舍先生”四字,基座前底座西侧有白色大理石石刻,刻着老舍著作《五月的青岛》节录。



商 会 旧 址


04



青岛商会旧址坐落于中山路72号,建于1906-1907年,地处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域范围内,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青岛商会旧址由1906年至1907年间德国人阿尔弗雷德·希姆森创办的地产公司祥福洋行演变而来,随后青岛总商会迁至该楼。20世纪30年代,总商会改组为青岛商会。






  20世纪九十年代啤酒节花车巡游中山路




如今,市南区依托位于青岛商会旧址建设中山路城市记忆馆,打造了一座新的城市文化地标。记忆馆内还专门开辟了一处沉浸特效剧场,以裸眼3D特效影院为呈现方式,通过数字孪生、五面观影魔方等技术和方式,让观众与百年中山路“相逢”。百年商会旧址变身“城市博物馆”,实现市民与老街区的再对话。





广 兴 里


05



广兴里位于青岛市市北区海泊路63号,是大鲍岛街区中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建筑,在占地规模、天井面积、人口数量、年代久远等各方面都堪称“岛城之最”,是青岛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起点”。




19世纪末,青岛开埠,吸引了许多南方商人前来经商,广兴里的原身便可溯至1901年由广东商人古成章出资兴建的商业楼房。而后,广兴里经历了热闹繁盛和改革开放后“旧城改造”带来的陈旧老化等起伏。2020年5月,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试点项目开园仪式在广兴里举行。此次四方路街区以广兴里为核心,汇聚国内外知名工业设计企业,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也落户广兴里,广兴里就此迎来蝶变。


经此调研,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青岛老城区城市空间优化与改造的底层逻辑。总体而言,青岛老城区的城市更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以鲁作家俱博物馆、广兴里、中山路等为代表的文化景点都成为了城市空间优化的典范。青岛市政府坚持“留改拆”并举、“政经文”并行,通过提出“新理念”、挖掘“新内容”、融入“新技术”、塑造“新空间”等方式成功赋能城市文化,完成了老城区空间优化的顶层设计,推动着经济与文化的高质量发展。


当然,青岛市的城市更新亦有不足之处,部分城市空间存在着文化内涵较单一、旅游服务体系不完善以及公共文化服务弱参与等问题亟待解决。


2022年是我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青岛市更应锚定城市空间改造的薄弱之处,以创新性的思维、市场化的方式、专业化的手段“量体裁衣”式地优化与迭代城市空间的运作模式,推进文化元素与城市治理的深度耦合,美化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为打造城市更新的“青岛样板”不懈努力。



 Record记录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