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玲 特色文化街作为青岛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青岛市文化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案例旨在通过对青岛特色文化街打造过程的剖析,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发掘其对各地文化建设的启发意义。 一、青岛特色文化街的肇始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部,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港口城市及旅游胜地。青岛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齐鲁文化、西方外来文化、移民文化、工商文化、时尚休闲文化、奥运文化诸多文化因素汇聚在一起,共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岛本土文化。青岛是古老文化与近代文明相互辉映的地方,是有其自身特点的历史文化名城。综观青岛历史文化的脉络,悠久的齐鲁文化形成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开放的西方文明注入了浓郁的欧陆风情。30年代的文人荟萃,更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限光彩。总之,青岛独特的文化特色、别具一格的城市风貌、迥异的建筑群体以及驰名中外的旅游资源,构成了青岛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鲜明风格和独特文化内涵。[①] “特色街”是中国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青岛市率先对这种模式进行了探索。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载体,而特色街正是这种将文化与经济融合统一,使之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独特经济文化现象,它不仅为青岛这座美丽的城市增添了特有的魅力,而且成为中国城市活力的代表和特色名片。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特色街是传统商业街进化的产物,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尽管它的表现形式是商业街,它的目的是促进商业的繁荣,但是它的最大特色及核心价值,仍然是通过特色产业的聚集、优化,通过注入和释放各种文化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文化表现力和竞争力。这样说来,特色街群即是一座城市的吸引力所在。 青岛特色街,主要是青岛市各区政府为传承中华文化,根据区位特色打造的青岛文化品牌。其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最终创造出了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之路。青岛作为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极具旅游特色,青岛的特色街正是将旅游和文化充分融合,从而发挥其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 本案例将重点选取如下几条特色街:市北区的啤酒文化街、天幕美食街、婚纱摄影街、昌乐路文化街;市南区的1388文化街;滨海步行道。 (一)市北区特色街 市北区位于青岛市区的中心地带,人多地少、面貌陈旧、基础设施较差。基于这样的现状,为适应新时代新青岛的发展,市北区正在不断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拆拆建建这一低层次上。于是,市北区意识到充分发掘老城区的人气、商机和文化等资源,才能更好地发展特色经济。 有哪些资源值得发掘,又该如何发掘呢?青岛市委书记阎启俊说过,“我们的历史积淀少但创新包袱轻,我们的风格不够深沉但始终保持创新求变的激情,我们的文化来源驳杂但包容性强。”一条老街一段历史,一段历史一份文化。由此,市北区的党政部门和政协委员们提出老城区改造必须充分挖掘其特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突出文化特色,形成城市个性,进而促进旅游和都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就这样,“特色街”的概念和内核开始酝酿并一步步成形。 20世纪90年代末,市北区按照“商贸兴区”的发展战略,在认真学习、充分借鉴深圳“东门步行街”、广州“上下九商业步行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响应青岛市创建特色街区的号召,首先对台东三路步行街、丰盛路进行整改。经过整改,台东三路步行街与原台东三路商业圈串联起一个超过千米、集购物、休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商业圈,形成山东首条特色街,成为青岛市人气最旺、商业最浓的特色街。自此,台东商贸区也成为附近街区发展的助推力和地理上的中心坐标。 继台东步行街之后,市北区又积极挖掘“百年青岛 百年青啤”所蕴含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依托“青啤”这一世界知名品牌,将青啤诞生地登州路老街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啤酒餐饮文化特色街。现在,市北区已建成商业步行街、啤酒街、文化街、婚纱街、天幕城、文具街、体育街、科技街、家具街、电子街等10条主题鲜明、风格各异的特色街。特色街总长度超过10公里,聚集商家4000多家,被评为“国家AAA级商贸旅游景区”,并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报道。2007年,特色街总营业额达85.5亿元,实现利税12.4亿元,吸纳就业4.3万人,为拉动青岛市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就业、优化城区环境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②]2008年4月,市北区10条特色街被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誉为“齐鲁金街”。这标志着青岛特色街的发展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将逐步进入更高的层次和阶段。 1、啤酒文化街 众所周知,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而啤酒文化则兴起于现代,主要是在西方国家啤酒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青岛建埠之初是德国的殖民地,青岛啤酒最初就源于此,吃海鲜喝啤酒也渐渐成为青岛普通居民生活方式的主流标志。 为了打造青岛市的啤酒文化,青岛市政府决定将青岛啤酒厂(登州路56号)旧址门前的马路(即登州路)改造成啤酒街。2005年8月正式开街。现有各类门店约70处,其中酒店、啤酒吧、饭店等约65处,总营业面积3.3万平方米。 在啤酒街建设过程中,市北区利用“百年青啤”这一知名品牌和啤酒厂的历史建筑等资源,突出依托名牌、打造名街的主题,按照“精诚对待、精心打造、精益求精”的建设思路,拆迁破旧危房,规范门头字号,粉饰建筑立面,铺设彩色路面(绿色),并建设标志性景观和文化小品。例如,啤酒街的入口处是以一瓶开启的啤酒为设计原型的雕塑,而喷射出的啤酒泡沫则形成一道彩虹拱门,加上百年青啤的老厂区内古典建筑和外围通透墙,使这条街道颇具啤酒文化的神韵;建设并开放啤酒博物馆,让游客和市民充分体验啤酒文化底蕴,感受啤酒作为酒文化的生命力;营造花园式厂区,打造酒吧式街道,满足旅游观光和休闲消费的需求。最终目标是将登州路建设成为一个集休闲、购物、娱乐、文化、消费为一体的啤酒文化区。 有人用八个关键词来定义“啤酒街”,即欧式街、酒吧街、文化街、彩色街、卡通街、亮化街、雕塑街、环保街。啤酒街的建设,既要“形似”,包括街道、店铺、建筑小品、树木等;又要“神似”,包括经营模式、经营项目、服务态度、服务水平等;最后还要“意似”,使整个街道的文化品位耐人琢磨,令人回味。啤酒街的发展,应充分体现温馨、文雅、幽静、幽深的特色,热闹而不嘈杂,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总之,通过建设特色啤酒吧、开放啤酒博物馆、设立文化休闲场所等多种形式,充分突出了啤酒街浓郁的文化特色,展现了啤酒文化的独特魅力。啤酒街也成为岛城居民聚会畅饮、外地游客观光品酒的首选之地,成为岛城“永不落幕的啤酒节”。 2、天幕美食街 天幕美食街,即天幕城,是市北区于2007年建设的一条特色街,旨在打造成青岛市乃至全省唯一集旅游、餐饮、娱乐、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室内步行街。天幕城毗邻台东商贸区、辽宁路两大商圈,贯通啤酒街、文化街、婚纱街三大街区。天幕城共有7个入口,总长度约460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营业面积7万平方米,天幕面积8900平方米。[③] 作为中国第一家天幕街,天幕城的招牌是“天幕”,彰显的是一种设计理念和设计艺术。 首先,天幕城率先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天幕”设计手法,在室内空间营造蓝天白云、璀璨星空等室外感觉,以“天幕下的漫步”为特征,营造“旭日东升”、“正午阳光”、“夕阳晚霞”、“午夜星辰”四种壮丽的自然景观,化自然景观为人文景观,以人文景观展现自然景观。入口内侧的水幕墙及下设的水幕台阶面积广大,形成晶莹剔透的帘幕,犹如一副鲜活的艺术品。天幕水幕交相辉映,意在衬托天幕城独有的艺术品位。 其次,市北区还为天幕城注入和谐的文化元素。一方面,市北区创造性地把胶澳总督府、亨利王子饭店、青岛市民大礼堂、胶澳帝国法院、青岛花石楼、大港火车站等20多处具有代表性的老建筑做成微缩景观浓缩于此,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万国建筑风景线。另一方面,市北区还特意展示了一些现代的著名建筑,实现了古典艺术与现代时尚的和谐共鸣,充分展现了东西方古今建筑文化的浓厚艺术神韵。 这样看来,预想中的天幕美食街不仅是一条商业步行街,更是一条人文气息浓厚的青岛历史文化建筑长廊,呈现了“城中有街、街中有城,城街一体”的独特景象。遗憾的是,天幕美食街的实际经营现状没有预期中的理想。 3、海云庵美食街 海云庵美食街(位于青岛市四方区)主要是在糖球会的基础上延续、发展开来的。 海云庵始建于明代,现在是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庙会文化。旧时,农历正月十六是海云庵的庙会,庙会之日,香火颇盛,茂腔、柳腔、皮影、杂耍、剪纸、年画、秧歌大赛、锣鼓大赛等民间艺术活动丰富多彩,造型各异的糖球琳琅满目,各种风味小吃和手工艺品应有尽有,前来赶会的中外游客都在百万人之上。因庙会上卖山楂糖球的特别多,久而久之,便习称为“海云庵糖球会”。 1990年,青岛市四方区人民政府正式命名并主办“海云庵糖球会”,将1天的会期延长为3天,定为每年的正月十六至十八日,旨在以糖球为媒介,发展成集经贸、旅游和文化活动为一体的新型旅游节庆活动。自那时至今,海云庵糖球会已举办了15届,规模不断扩大,知名度不断提高,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国家重点旅游项目。 为了挖掘和保护这一民间优秀文化传统,从2006年起,四方区糖球会过后,海云庵民俗特色小吃街被保留了下来(即海云庵美食街),常年营业,其初衷是让岛城市民和游客随时都能品尝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名优特色小吃,然而,其经营现状并不如人意。 4、婚纱摄影街 现代婚纱摄影不仅是结婚庆典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更发展成为一种都市时尚文化。市场需求的持续旺盛,岛城先天无可比拟的自然环境,同时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中“海誓山盟”这个良好的寓意, 2003年青岛被冠以“海誓山盟之城”,声名鹊起,促进了青岛市婚纱摄影产业的蓬勃发展。 青岛婚纱摄影街位于青岛市延安二路,全长700米,于2004年5月28日被青岛市经济贸易委员会正式命名为“青岛市延安二路婚纱摄影街”,旨在延续和发展婚庆文化,发展婚庆产业。 就此,市北区政府加大了对婚纱街和周边道路的综合整治力度,别致的广告牌、欧式风格的罗马柱、具有代表性的天使雕塑标志物、富有情调的路灯、颇具艺术性的休闲座椅都为婚纱街营造出了一种温馨、浪漫、时尚的环境氛围。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到今天,婚纱摄影街营业面积达1.3万平方米,聚集了各类婚纱类门店49处,婚纱摄影专卖店20多家,从业人员共计1000多人。2006年,婚纱摄影街实现营业收入6780万元,利润总额1609万元,总税收260万元。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婚纱街不仅积聚了人气、商气,且集结了婚纱设计、婚庆创意策划项目等高附加值文化产品的新婚庆文化品牌,并给办婚事的新人提供了一站式服务,也为喧闹的街道平添了一份时尚和浪漫,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 5、昌乐路文化街 青岛文化街的雏形,是1994年兴建于昌乐路上的一处老旧文化市场。2005年,市北区本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内容丰富、形式别致,真仿并存、动静结合,配套齐全、互为联动”的原则,提出建设青岛文化街的构想。 文化街,顾名思义,直接承载的是文化内容,直接凸显的是文化内涵。青岛文化街独特的文化理念和定位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延续历史文脉,适应时尚节拍,突出城市个性,彰显其文化特色。文化街是全面提升市民文化素质、文化修养、文化鉴赏的场所,是一所文化综合性的大课堂,也是文化休闲、娱乐度假的乐园,其标志性建筑,是用25米高抽象书卷垒起来的阶梯。2006年5月,文化街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目前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文化街;10月,青岛市政府命名之为“青岛市文化街”。 目前,青岛市文化街总营业面积达6万余平方米,集聚了图书期刊、音像、民间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各类文化经营业户近500家,集文化娱乐、收藏鉴赏、学术交流、购物休闲于一体,已经具备了商品交易、文化创作、文艺演出、文化展示等多种功能。文化街在充分挖掘和体现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和时尚文化的基础上,注重雅与俗、动与静、专业与群众、实用与文化的结合,引进优秀文化产业项目,延伸文化产业链,开发形成了“藏品市场、文化店铺、展示创作、创意产业、综合服务、环境建设”六大文化产业板块,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成为青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2007年,营业额达到4.2亿元,实现利税5000余万元,正在发展成为市北经济新的增长点。 当然,青岛文化街有今天的规模和形式,主要是“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即区委区政府和各级领导部门的直接关心指导,以及青岛文化街的全体业户的经营。目前的青岛文化街已成长壮大为目前全国面积最大的综合性文化街,在亚洲文化市场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二)市南区特色街 市南区位于青岛市区南部,西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隔胶州湾相望,东与崂山区(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毗邻,北与市北区相接,南面濒临黄海,沿岸是逶迤曲回的礁石或沙滩。 市南区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这一天然的优势使得市南区发展遥遥领先。在文化建设方面,市南区将创意产业率先纳入重点发展产业,打造“半岛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区”。如今,该区以南京路为线,以“创意100”、“南京路122”、“浮山所1388文化街”等为点,“一线多点”规划设计产业体系,培育出一条“创意产业链”。2008年,市南区继续加大创意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快产业园区的发展速度;引进3-5家中高端文化企业入驻1388文化街,建设名家创意园;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承办国际小提琴比赛,办好海洋节、德国周、法国周等文化活动,逐步形成节庆文化产业链。[④] 青岛市各个区位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规划和特色,文化建设也不例外。市南区没有市北区那样系统打造的特色街群,但市南区的特色街建设也不可小觑。闽江路—云霄路美食街的繁荣发展有目共睹,这里我们重点介绍“浮山所1388文化街”。 1388文化街位于青岛市南区闽江三路,东临福州路,北接江西路,南与闽江路相通,全长275米,地处东部商业发达地域,历史上曾是《明史》记载中的海域防倭“浮山备御千户所”所在地,拥有青砖铺就的城墙和城市的十字大街,不但成为明代当地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首府和坚固的军事防线,也是市区最早的村寨。[⑤] 浮山所的历史承载着青岛的历史,为保存和延续岛城的历史文化财富,建设在闽江三路上的这条文化街取名为浮山所1388文化街。全新规划的1388文化街以600年的历史文化为背景,力主营造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特色街区,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基调为主题,将传统文化与街区现有的环境有机结合。在业态的选择上,文化街也力求形成富有文化产业特色的经营品牌,它充分运用已经形成的高层面的传统书画古玩收藏以及荣宝斋、CHINA公社等产业品牌资源,旨在挖掘浮山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多元化产业发展。 1388文化街是市南区政府投资700多万元与浮山所集团共同建设,也是周边市民热切期待的,然而,现实和理想形成较大的落差。所谓的“有600多年历史”的浮山文化街,找不到一点“历史”的影子。两旁是灰白的直通通的现代居民楼群,这与仿古的院墙和13座楼门格格不入,中、洋、古、今杂陈,颇显尴尬。 鉴于上述问题,我们建议:将浮山所1388文化街两侧的高楼墙面用中国传统的年画形式彩绘、装饰,使其色调与文化街相协调;在文化街建设一处展厅,通过一些实物来展示当地居民的生活、风俗,使商业文化、军事文化与民俗文化有机结合;为接近本色的明清气息,建议将非文化业态单位置换出去,最好不要出现现代汽车等;继续重点引入和扶持泥人张、杨柳青年画、鲁锦、鲁绣、平遥漆器等,使渗透着浓重历史积淀的文化品牌落户文化街、壮大文化街;通过定期上演“古街故事”集聚人气,“重现”600多年前浮山所社会、文化、人文风貌,提升知名度,最终将其打造为一座600年前浮山所微缩景观的博物馆。 (三)青岛滨海步行道 青岛滨海步行道是青岛市政府凭借着环海的自然环境优势全力打造出的海滨“特色街”。滨海步行道西起团岛环路,东至石老人,全长36.9公里。步行道主要以石材铺设为主,中间铺有木栈道,将青岛湾景区、汇泉湾景区、太平湾景区、浮山湾景区、八大关景区、石老人景区等青岛市主要风景区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一条在国内独具特色的海滨风景画廊,集中地展示了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海滨风光和百年名城的历史文化风貌。青岛市民有诗云:“滨海步行木栈道,弯弯曲曲海边绕,就像一条金项链,美景镶嵌像珠宝”。 我们之所以把滨海景观长廊也看作一条特色街,是因为“滨海长廊”也属于廊道,且具有浓厚的海洋文化气息,体现了海与天相连,自然与人文相融的特色。中国自古以诗画著称,滨海步行道以典雅别致的道路、绿意盎然的草木、平坦舒适的沙滩、蔚蓝色的大海、草绿色的木栈道和栏杆以及凭栏赏海的市民和游客,展现的就是一幅海滨风景画,一首韵味十足的诗,一支无声胜有声的乐曲。 自古代开始,我国的文人志士面对大海大江时便常常吟诗作赋,表达情感和志向,大海蕴含着文人情怀、文化神韵。可以说,滨海步行道满载着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历史文化主要呈现在滨海步行道西部城区段,比如百年栈桥、鲁迅公园、八大关景区;现代文化主要呈现在滨海步行道崂山段,比如东部海滨的“四颗明珠”——极地海洋世界、现代艺术中心、石老人海水浴场、青岛大剧院,滨海步行道由它们串起,连成一条文化长廊。 提起青岛人们就会想到“栈桥”,栈桥已经成为百年青岛的标志性符号。鲁迅公园,原名海滨公园,1950年为纪念鲁迅先生而易名,已有近80年的历史,公园里鲁迅雕像及其附近的文化名人雕塑使青岛老城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让市民在休闲的同时还感受着文化。极地海洋世界中的海洋动物馆引进一些珍稀的海洋动物,海洋科技馆中展示有科教意义和趣味性的科考标本,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探寻海底的奥秘,与海洋生物、极地生物亲密接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深入地认知海洋。现代艺术中心位于海滨雕塑园以东、东海路以南,是国内首个艺术主题园区,占地面积50亩,总投资3亿元,主要包括艺术家创作中心、艺术展示和体验中心、儿童艺术天赋发展中心三部分。“万花筒塔”是其标志性建筑,无论白天还是晚上,人们都可以感受它的艺术“幻境”效果。青岛大剧院与青岛国际啤酒城、青岛博物馆、石老人海水浴场等毗邻,是青岛东部新的标志性大型文化设施,终结了东部大型室内演出场所的空白历史,将给市民提供一处艺术欣赏和休息娱乐的绝佳场所。这些融自然和人文于一身的景观群共同构成了滨海文化长廊。滨海景观长廊今后还将充分把握“奥运元素”,发展后奥运文化,并将其注入以“山、海、城、文、商”为特色的青岛综合发展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种像人的精神风骨一样的文化气息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加之天然的风景及奥运的旗帜,使得青岛旅游成为一种资本,一种将城市旅游竞争力骤然放大的强大资本。[⑥]投资和付出得到了回报。市旅游局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2002年至2006年,青岛累计投入资金206亿元,开工建设重点旅游大项目100多个。相应地,2001年,青岛年接待游客为1551.3万人次,而到了2006年,年接待游客即达到2886.45万人次,增幅达86%。 二、特色街与青岛文化建设 青岛市由一个小渔村到一个现代都市,在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也在彰显其文化实力。文化体现在特色街的建设中尤其重要,文化挖掘和运用是否合理、到位,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特色街的整体发展。青岛有浓郁的海文化、山文化、道教文化,以及最新兴起并持续火爆的时尚文化、体育文化、饮食文化等等。青岛特色街的生存和发展正是依靠着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气息。2 就整体发展情况而言,上文中论述的啤酒街、婚纱街、滨海 步行道是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共赢成功的特色街;而海云庵美食街、文化街、1388文化街则是相对发展受挫、暂时尚未达到政府期待值的特色街;天幕美食街刚刚起步,目前还不能断定其发展前景。具体说来,一条街区,尤其是特色街区,想要取得良好的发展态势和产业效果,其自身的定位和亮点的突出非常重要。自身定位包括街区所属行业性质,所属档次,重点针对的消费人群和消费习惯等;而亮点的突出则主要是强调街区的与众不同之处和吸附力所在。 登州路啤酒街确立了合理而明智的定位,锁定的是较为大众化的消费人群。依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它挖掘出了自身的独特优势:青岛啤酒厂老厂址坐落于此,提供了原汁原味的啤酒文化,文化资源丰富;临近日新月异、繁荣的台东商贸区和婚纱特色街,形成市北区的人群聚集区,人气颇高;依靠崂山区啤酒城啤酒节会的带动效应,延续了啤酒文化的狂欢时间和消费时间,借机打造成为“永不落幕的啤酒节”;规划建筑具有欧陆风情的特点,既是一条美食长廊又是一条休闲旅游走廊。 天幕美食街是由青岛市北区政府大力支持、山东海润投资集团投资建成的,以餐饮为主题的特色休闲街区。其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初衷在于提升市北区城区形象,提升特色产业街区规模和档次,然而自开街至今,街区尚未凸显预想中的热闹非凡、欣欣向荣的气象。天幕美食街究竟能否带动和辐射周边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否成为新的一处集餐饮、休闲、娱乐于一身,融商业气息、人文氛围、艺术创作为一体的旅游观光景点?其实际发展状况引起了公众的置疑。众所周知,无形的市场运作比有形的政府操控更加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政府在筹划建立某工程或项目前,应以市场为取向,考虑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而不是一味的兴建形象工程。天幕城在业态上定位为国内高端餐饮业,偏离大众口味,不符合当地人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心理,加之区位优势不够突出,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客源,导致街区内的商户运转困难,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人气冷清的局面。 天幕城的发展困境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政府在大力支持的同时,还需结合市场因素和街区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培育更多更长久的消费者和游览者,以此拉动街区的整体发展。 同样是美食街,海云庵美食街的招商引资和发展现状却不由人愿。究其原因,海云庵美食街地理位置略显偏僻,位于四方区内部,交通相对闭塞,周边环境及配套设施较差,远远落后于市南区、市北区,没有秩序,更没有档次感,难以聚集人气。一方面,糖球会期间的文化活动和经贸活动不可能天天在这里上演;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如今的年轻人群里发生了文化断裂甚至断代。另外,这些不足和欠缺可以说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政府政策自始就把脏乱杂的传统工业重心放在了北部的四方区和李沧区,这一发展规划和发展思维难以逆转。面对这样的窘境,海云庵美食街进退两难,正在苦苦思索、寻找着新的出路。本文认为,海云庵美食街的独特之处即民间传统文化,应该根据自身特色及它周边的消费档次定位,提高整体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增加人气。同时,海云庵糖球会既已成为国家重点旅游项目,可借用这一点,定期开展广场民间艺术表演、歌舞娱乐周等活动,依靠旅游拉动文化繁荣,尤其是吸引外国人的目光,促进旅游观光和旅游饮食消费并举。这一切都有待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还需慢慢摸索,才能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婚纱街在青岛是独具优势且长盛不衰的。第一方面,青岛婚纱街的兴盛与青岛美丽的天然环境是密不可分的。青岛是碧海蓝天,红瓦绿树,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拥有浓郁的欧陆风情和特色的人文景观,这自然带动了婚纱产业、摄影产业的发展。例如,八大关风景区和其中的花石楼已被打造成一个绝妙的婚纱摄影场地,白色的婚纱裙角在顶楼和不远的海滨飘动,山与海的相接使青岛成为一座最适宜海誓山盟的城市。第二方面,婚纱街的兴盛与其所在位置也是密切相关的。婚纱街紧邻台东商贸区和登州路啤酒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附近配套设施齐全,街区本身就是最诱人的广告,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第三方面,据相关数字分析报告 在我国 每年大约有1000多万对新人喜结良缘 从而产生的婚庆及新婚用品消费总额高达3000亿元人民币 婚纱摄影成为一种时尚文化,受年轻人所青睐和追随,婚庆产业已成为充满了巨大发展商机和前景的 幸福事业 在这样一个乐观的整体局势下,青岛的婚纱街发展充满希望。当然,鉴于青岛拥有的著名而又丰富的景观资源,我们还应深入挖掘产业要素,以彰显更为鲜明的城市特色。由此,青岛市政府可考虑在合适的地点建设海誓山盟主题雕塑,开发相关的旅游产品,着力打造新的形象,从而带动青岛旅游、婚庆文化等产业链条的诸多环节,催生一股“婚庆产业经济”的热潮。 青岛文化街的经营状况和实际产业效果并不十分乐观。其优势是硬件好,劣势是文化资源少,因此,文化街今后应把经营和运作放在首位,吸引、召集文化资源。首先,政府可通过组织或举行各种门类的城市群众文化活动聚集人气。其次,可考虑将文化街变成古旧书籍、古玩字画、民俗工艺品、陶瓷、雕刻、奇石藏品等艺术产业的集散中心,最后将文化街打造成城市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发展空间的青岛新文化载体。再次,文化街理应古色古香,发展店面与地摊并存的文化展示方式。最后,借用“文化商贸游”这一新颖的旅游形式,突出购物游这一概念。市北区已将文化街作为旅游景点列入八家旅行社的游客路线,将崂山风景游与市北购物游强强联合,形成“观光旅游在崂山,食客购物在市北”的旅游概念,打造“后半天”旅游特色。[⑦]总之,文化街应当是青岛市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旗帜,也最具有代表性和文化意义。因此,区政府乃至市政府要充分利用文化街的硬件设施,施以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各地有竞争力、聚人气的行业业户,促进文化街突破性的发展和繁荣。 总而言之,鉴于以上几条特色街的发展概况,我们发现,消费对于人气的提升和聚集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啤酒街和婚纱街的红红火火最具说服力,而海云庵美食街、文化街、天幕美食街的相对冷清恰恰是反例。现代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现代文化是一个消费文化。法国著名社会学家鲍德里亚认为,“当今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已成为消费社会。消费,不再是单纯的物品耗费和购买,也不是经济和效用的过程,而是一种涉及到符号或象征的社会、文化过程。它所关涉的包括:生活风格,阶级品味,欲望认同,日常生活实践的影响效应,以及消费如何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机制。”[⑧]特色街的发展应当把握这个潜在规律。文化街的发展尤其需要消费拉动,店面与地摊的同时并存,适合多档次人群,可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要和愿望。 三、结 语 文化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灵魂。青岛市市长夏耕曾对青岛城市的文化特色做出如下阐释:“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岛文化植根于传统的齐鲁文化,兼受海派文化影响,中西合璧,古今交融;作为一个移民城市,青岛多元文化既各具特色又和谐共存;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青岛山海城浑然一体,欧陆建筑风貌和现代城市景观交相辉映。”确实,青岛具有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文化积淀,在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就特色街文化建设而言,青岛市非常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保留和延续。不论是从经济发展角度出发,还是从文化视角考虑,富含文化韵味的特色街建设都没有割裂城市的历史文脉,这从根本上是一种科学发展观的问题。特色街在打造过程中注重以文化带产业,以弘扬啤酒文化、婚纱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等特色文化为重点;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充分开发旅游资源,提升特色文化。例如,市北区以青啤文化、港口文化、民俗文化为内涵,大力开发青啤博物馆、丝绸博物馆、青岛山炮台、青岛天幕城等一批旅游资源,形成“市北特色游”的基本框架。总之,特色街的形成和发展尽最大限度地保持城区的历史特色和文化特色,是成功的创新之举,且实现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个效益的统一,实现了多方共赢。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2008中国(青岛)城市特色街文化节已于9月16日开幕。这是全国首个以特色街为主题举办的节庆活动,目的是通过宣传推介、研讨交流、加强合作,不断提升特色街区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金国说,“目前,12条特色街每天客流量达40万多人次,共吸纳从业人员43000人,1-8月份,营业额达75亿元,形成了全国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档次很高、业态最全的特色街区。” 特色街文化节在青岛的举办,表明青岛的特色街建设得到了认可,取得了成就,同时又将吸引更多人的目光,进一步带动特色街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①] 山东省博物馆编:《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 [②]《特色街品牌再造新市北》,《青岛财经日报》,2008年7月28日。 [③]《市北区大型特色餐饮街区——青岛天幕美食城建设落成》,青岛市北区政务网, 2007年12月11日。 [④]《青岛市南区延伸文化产业链 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区》,中关村创意网,2008年1月15日。 [⑤]《青岛打造历史特色街区“浮山所1388文化街”开建》,《青岛日报》,2007年11月12日。 [⑥]《水碧山青打造海滨度假胜地 青岛旅游奥运亲密接触》,《青岛日报》, 2007年5月16日。 [⑦] 《市北区与旅行社共促文化商贸游》,青岛新闻网,2007年11月9日。 [⑧] 张芳德:《从物品消费到符号消费——鲍德里亚消费文化理论研究之二》,《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第26卷第2期。 (作者为中国海洋大学07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产业方向研究生) 版权所有: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